景诗诚实地点点头,“我还想听您讲如何鉴定玉猪龙呢!” WWw.5Wx.ORG
马田豫放下茶杯,叹了口气悠悠道:“这鉴定就和品茶一样,一要淡定从容。心不静,只想着器物的真假,那就落了下乘;二要一视同仁,就像神农一般,好的坏的都要尝、都要试。”
景诗不解,“一视同仁怎么说?”
“没错, 《神农本草》中便有关于茶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进去的东西在体内如何变化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有一次,他尝到一种绿色的嫩叶,发现它在自己肚子里上下游走,好似在检查什么,便命名为‘查’,也就是现在的‘茶’。”
“小景你因为家学渊源,在鉴玉方面的天赋很高。但是,收藏玩儿的是文化。仅靠天分是不足的,还需要勤奋和悟性。”马田豫语重心长道:“说实话,拍卖行并不适合你这样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这里商业信息太浓厚,把文化‘按斤称重、明码标价’,甚至大肆炒作,已经违背了收藏的精神。”
“马老师,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拍卖行也有好处,它可以促进藏品的流通。如果仅靠藏家的私人交易,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不利于收藏行业的发展。而且,好歹拍卖行的品质有保证,那些古玩摊贩鱼龙混杂,赝品十之八九,实在是太乱了。”景诗提出不同意见。
“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马田豫倒是没因为景诗的“顶撞”而生气,他思忖片刻道,“是我想左了。”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说说这‘玉猪龙’吧!”想通了的马田豫觉得浑身都舒畅起来,也多了几分兴致,给景诗讲解道:“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因为造型独特,所以众说纷纭。有的专家说像龙,有的说像猪,还有的说像熊。但不管哪种说法,玉猪龙的造型都不是这些动物的成年体,而更像是胚胎。在用途方面也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人认为它应该是一种神器,或者说祭器。”
“胚胎?”景诗转头望了眼放着玉猪龙的桌子。别说,还真是有些像是动物的胚胎。
马田豫继续道:“在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可能还不懂什么叫艺术,制作玉器是为了应用。而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对于美化生活有了追求,因此会对玉进行加工,即雕琢形状、纹刻花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很容易知道原始玉器的特点。”
“第一,原始先民缺少工具,只能就地取材,因此很难做的精细。加工出来的玉器表面不够平整,几何形状也会出现偏差。第二,就是你刚才说的玉质。红山文化大多用岫玉,颜色基本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偶有少量的碧玉和白玉。和它同时期的良渚文化则有三类:鸡骨白玉、赭褐色玉与透明绿玉。”
景诗点了点头,刚才那枚玉猪龙用的就是黄色的岫玉。
“第三,注意看玉器的打孔。现代打孔都用机器,孔的两端顺直平滑。而原始先民只能用简单的工具人工打孔,因为很容易出现两侧对不上或者喇叭形的孔洞。”
这一点景诗倒是没注意。
“第四,原始玉器大多是出土文物,玉器的表面经过长时期的侵蚀会出现各种色斑,远不比新玉器那么鲜亮。当然,也有些作假者会特意用有杂质的玉料来冒充,需要仔细分辨。”马田豫四点全说完后,道:“现在我把鉴定方法都教给你了,你再好好看看那枚玉猪龙,回来告诉我你的结论。”
说罢,他便开始泡第二杯茶,不再看景诗。
景诗心中感激马田豫的做法,他明显是把自己当弟子来教导了。这样的机会她自然不会错过,立即走回桌旁,开始了第二轮的鉴定。
想着刚才马田豫说的四点,景诗一处一处比对。首先,这枚玉猪龙器体浑厚,线条圆润,很符合原始先民的审美。再看玉材,青黄岫玉,正好是红山文化所常见的。接着看打孔,两处均为单面钻口,外侧呈喇叭状,里面可以看到螺旋状的痕迹。最后看包浆,虽然部分龙体枯损得厉害,但其余部分包浆自然,泛出蜡状的光泽。
无论从哪一点看,景诗都没挑出毛病,仿佛眼前这枚玉器,真的是来自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
但这可能吗?景诗知道玉猪龙的赝品极多,真品大多藏于国家博物馆,民间很少流传。这枚玉猪龙若是真品,怕能卖出天价去。犹豫了半响,景诗还是决定不妄加揣测,实话实说。
她走回茶几前,对马田豫道:“我看不出哪里有假,所以认为它是真品。”
马田豫面上不动声色,“说说看,它哪里让你认为是真的?”
景诗将自己刚才的判断一一说出,等待马田豫宣布正确答案。
“既然你说得如此有理,为什么语气还这么迟疑?”马田豫终于笑了,“没错,它就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景诗闻言松了口气,脸上却苦笑道:“马大师,我算是明白您刚才为什么说‘判假容易,断真难’了。现在就算有一个真品摆在我面前,我竟然都不敢确定。”
马田豫一针见血地点评道:“那是因为你见过的真货太少!很多时候,鉴定师鉴定靠得是感觉。但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呢?是长期接触真品而形成的感觉。真品浑然天成,会让赏玩的人觉得舒服。而赝品,毕竟是作假,总有不和谐的地方。只要一上手就会让你察觉出来。”
说到上手,景诗搓了搓手指。刚才隔着手套鉴定玉猪龙,她倒是没有上次鉴定玉器时的特殊手感。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需要直接接触才行。
“马大师,我能再看看那枚玉猪龙吗?”景诗问。
“可以,”马田豫没拒绝景诗这个请求,他只当小姑娘没看过这么珍惜的玉器,所以想多看看罢了。
“剩下那些玉器你也可以先看看,要是看出哪件有问题,也可以来找我。”马田豫又追加了一句。
“好嘞!”景诗高兴不已,脚步轻快地走了回去。
趁马田豫不注意,景诗偷偷地用裸手抓住了玉猪龙,瞬间一股触电般的感觉席卷了她的右手。她忍着这股麻痛感,平稳地将玉猪龙放下后,才忍不住地甩了甩手。
怎么会这样?景诗瞪着玉猪龙傻了眼。
自从上次面试时发现异常后,景诗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右手的触觉似乎提高了好几倍。往常需要看一眼才知道的东西,只凭触感,她就能猜出七八成。她当时还好笑地想,这以后玩儿麻将可就厉害了。不用看,一摸就知道自己的牌是什么……
后来,她还尝试过摸玉。人们都说“温润如玉”,说明玉的触感是极好的。但是若想通过触感去判断玉质,那肯定是天方夜谭。但景诗却做到了。
她虽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但只要上手这么一摸。除了颜色无法判断外,玉质几乎能知道个八九成。再加上其他的鉴定方法,她甚至可以保证自己有十成的把握不会出错。
景诗知道这肯定是铜钱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这也是她为何迫切地希望集齐其他铜钱的原因。只是,事情不像她想象那样一帆风顺。
她从柳南村带回的那枚坤卦铜钱,至今她还没找到方法和自己的八卦图融合。无奈下,她只能用红线穿起来,随身佩戴,劝慰自己是机缘还没到。
被电了右手,景诗也不敢再去抓玉猪龙。便定了定神,看起了其余那些玉器。好在这些玉器都是景诗所熟悉的,鉴定起来也容易些。
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马田豫问道:“看出什么来了吗?”
景诗脸色微红地放下玉器, 羞愧道:“我只认识是这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用的是青色岫玉。别的就看不出了。”
景诗不懂他这是卖的什么关子, 但还是按捺下心中的求知欲, 坐下看他煮茶。
“真品能让人体悟,赝品能让人警醒。我看过太多的鉴定师,只能判假,不能断真。一是功夫没下足,二就是心态出了问题。”
景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以前学珠宝的时候,只是注重于各种检测手段,心境方面除了外公外,还真没有人教导过。
“基本功太差, 回去记得多背书, ”马田豫训斥了一句,见景诗脸上没有不满, 才缓缓道:“原始玉器的鉴定其实不难,只要掌握四点即可。”
景诗见马田豫有指点自己的意思,立即虚心请教道:“哪四点?”
马田豫虽然答应了王金盛来曲江坐镇,但作为一名鉴定大师,他身上总带着文化人的“通病”——清高。就是那种“视金钱为粪土,看富贵如浮云”的心态。所以,他的内心是有些矛盾的。
不过,景诗的话却让他意识到,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积极的方面,不应该偏听偏信,而是众观全览。
“知道茶的起源吗?”
景诗正听着煮水的嗡嗡声, 忽听马田豫问道。她思考片刻后回:“应该是从原始时期就有了吧?”
等两人品过茶,马田豫才慢悠悠地问:“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什么和你讲这个?”
景诗听得有趣,提问道:“真有这种‘水晶心肝玻璃人’?”
“只是传说而已,”马田豫拿出茶饼捏碎后放入茶壶中,冲泡后给景诗满上,“来,尝尝看!”
这件玉猪龙约有十多厘米长, 玉体黄中带红, 造型古朴,雕刻精美。在玉猪龙的背部有两个对钻的圆孔, 应是用来系绳佩戴。
景诗对玉猪龙这类原始玉器了解不多,只记得在内蒙古曾经出土过一枚类似的,因为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 因此极其珍贵, 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引自资料)
马田豫没着急回答,走到茶桌旁坐下, 打开自动煮茶器。水哗啦啦地注入茶壶, 随即便开始加热。
“坐!”他指了指眼前的椅子,示意景诗。
阅读我有一双神奇手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