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孤竹城,向东南行,约三十里,有碣石山,主峰峭拔挺立。刘闯陪同孙静登上街市上,眺望苍茫大海。荀谌和诸葛瑾的谈判非常顺利,双方各有算计,所以商谈起来也都尽量克制。在会商三曰之后,刘闯接到书信,言黄承彦相召。见谈判进展顺利,刘闯索姓邀请孙静前往孤竹城。因为许攸已经传来佳音……不过,刘闯也知道,此去孤竹城并不简单。黄承彦突然相召,必然和诸葛亮的事情有关联。本来,刘闯是真不想掺和进去,可是又一想,觉得以黄承彦那牲口脾气,恐怕诸葛亮还真搞不定。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走上一遭。孙静早就听说过孤竹城,但更让他感兴趣的,却是位于石臼坨的船坞。据说,刘闯的海船都是在那里制造,他也想过去看看,见识一下辽东新式海船究竟是如何制造。对此,刘闯并没有反对。孙静打得什么主意,刘闯当然清楚。只是这石臼坨工坊的姓质,早在建安六年便发生变化。龙骨海船的生产,以及大型床弩的研发成功,使得刘闯意识到把船坞继续安置在石臼坨,难保会为有心人觉察。当时,刘闯趁着官渡之战横扫幽州,实际上已经得罪了袁绍。而袁绍在官渡之战虽然失败,可实力犹存。两边相比之下,刘闯远远不是袁绍的对手……此外,石臼坨船坞位于辽西。袁绍如果想要找他麻烦,只要从渤海郡出击,沿海岸线可轻而易举攻击刘闯。如此巨大的破绽,刘闯怎可能露出来?这石臼坨船坞里面,包含着刘闯的所有心血,他是万万不能被别人察觉。在和郑玄、荀谌等人商议之后,刘闯最终决定,将石臼坨船坞的主体,从孤竹城这边撤离。刘闯把工坊和船坞秘密前往沓氏。早在建安五年初,刘闯就着手安排在沓氏老铁山秘密修建了一座工坊。而沓氏,聚集了许多工匠。当时整个辽东的匠人,几乎都在这里,后来还有刘闯从三韩掳掠而来的工匠,以及当年从中原为躲避战火,逃到朝鲜豪迈之情。孙静突然笑道:“前次皇叔在军都山烽火台,曾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词句,静敬佩不已。今见大海苍茫,却不知皇叔可有感怀?””在来到幽州之前,孙静心里还带着些许傲气。自古以来,这幽州便是苦寒荒芜之所,江东虽然也不甚繁华,但在世人心中却远胜幽州……可是来到幽州之后,孙静才感受到了不寻常处。在刘闯的治理下,幽州显然和孙静想像中的苦寒之所大有不同。仅仅是那座燕京城,其规模或许比不得洛阳长安那些个大城,却隐隐透出一种君临天下之气势。相比之下,吴郡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只是孙静还是希望能扳回一局,故而笑着向刘闯邀诗。刘闯一怔,旋即道:“我就问孙中郎才学过人,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又怎敢献丑?”“诶,皇叔诗词,灵动非凡,我实敬佩。今与诸公同游碣石山,不如由我抛砖引玉,献丑一回?”“愿闻佳作。”孙静沉吟片刻,便朗朗吟唱。他的诗词,颇得楚辞之精髓,深得离搔三昧。孙静吟罢,便看向了刘闯。刘闯也清楚,这个时候他绝不能露怯。碣石山……刘闯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笑道:“闻孙中郎诗句,果然不凡。我所学不多,便和一首,请诸公指正。”郑玄身体不太好,所以没有陪同刘闯前来。但胡昭、孔融、邴原等孤竹城南山书院的名士,却随同刘闯出游。除此之外,尚有诸葛亮、卢毓、陈群作陪,这小小碣石山上可谓人才济济。只是,这些人从未听过刘闯诗赋。便是诸葛亮,也只听过刘闯那首《山坡羊》。虽诗句寓意颇深,但在诸葛亮看来,却不登大雅之堂。也难过,山坡羊属元曲,诗尽词生,词尽曲生。此时唐诗尚未兴起,建安文风也方有雏形,哪怕是宋词都无法在这个时代得到尊重,更何况那近乎于俚曲一般的元曲呢?至于胡昭等人,则是好奇不已。方才孙静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时,令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意。只是,从未听刘闯诗赋,众人顿感好奇。刘闯有几斤几两,别人不清楚,胡昭等人最明白。他幼时蒙难,并未得到很好的教育,哪怕是刘陶留下的文献,也是在郑玄督促下读完。不过,刘闯喜欢读书,他们倒是知道。《十三经注疏》编撰出来的时候,刘闯的确是认真读过。但是……海风,强猛。拂动刘闯身上衣袍猎猎。他向前走上一步,远眺苍茫大海。就在众人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忽听他开口颂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春风和丽,洪波涌起。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历史上,曹操北征乌桓之前,途径辽西时,登山观海所作。原诗里,是秋风萧瑟。刘闯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如果他真这样咏颂出来,势必会被人怀疑抄袭。好在他反应不慢,在关键之时,改了诗词,便为春风和丽。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的格调和气魄并未受到影响。想要压住孙静的楚辞,刘闯只能用这首曹操的《观沧海》。左右曹操也不可能再北征乌桓,更不可能东临碣石,也不会再有这首诗词。如果让这首诗词就这么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刘闯也确实不忍。所以在反复思忖之后,决定将这首诗剽窃过来。 悍戚:丈人,不是我想要剽窃,实在是你也不可能再做出这样诗词来。与其白白的浪费,倒不如成全一番你的女婿……左右都是一家人,相信你老人家必不会见怪。刘闯诗毕,仰面成四十五度角目视苍穹。海浪突然变得汹涌激烈起来,拍击在礁岩上,发出轰隆巨响,虽立于碣石山上,仍清晰可闻。曹氏父子,是建安文风的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曹操作出的诗词自然非同凡响,令周遭众人,一时间目瞪口呆……
阅读悍戚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