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了陈墉师兄要见自己,也是一呆。这陈墉之事说来令人感慨,他比林如海晚一科中状元,和贾雨村倒是同科。偏这陈墉中了状元,跨马游街未完,便接信说父亲一病没了。因而陈墉红花金衣还未穿热,又换了孝服扶灵回乡。在家守孝三年,实则二十七个月,如今将将除服,先来拜会师父,只怕年后就要北上,进京候缺。前世因自己并未拜入刘先生门下,陈墉除服之后北上,父亲一直在两淮盐运使上连任,直至去世,父亲和陈墉虽然同朝为官,却并无交集。
次日,黛玉随林如海到刘先生府上,先拜了师父师母,再见师兄。虽然系出同门,但是陈墉已是状元,黛玉倒不知如何称呼。
刘先生哈哈笑道:“我门下只论入门先后,不论长幼,玉儿你直呼师兄便是。”
贾敏知道林如海最喜和饱学之士结交,刘先生学问自不用说,和林如海早就惺惺相惜。这陈墉乃是状元之才,林如海也是闻名已久。这次前去刘府,还能相识陈墉,也难怪林如海如此高兴。
刘先生也对黛玉笑道:“咱们的辈分只以同门而论,出的我的门下,你父亲和你师兄该当如何称呼便如何称呼,玉儿又拘泥那些俗礼做什么?”黛玉见刘先生一语点破自己顾忌,些微低头,又向陈墉一礼,小声叫了一声师兄rds;。算了师兄妹叙过了同门礼。
陈墉亦是拿出一块雕工古朴大方的歙砚递给黛玉做表礼。黛玉自是道谢之后双手接过。陈墉又考校黛玉几句,发现先生所言不虚,自己这个小师妹当真聪慧处世人不及。又恭喜先生寻得好弟子,可继承先生衣钵。黛玉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刘先生却只捋须而笑,面上极为满意。
从刘府告辞出来,林如海抱黛玉上了马车,父女两个回家,贾敏早在内院门口候着了。林如海和黛玉上前,一左一右拉着贾敏的手说:一个说敏儿,一个说母亲,皆言你将将好些,大冷天的又在这风口上站着做什么?贾敏听了,莞尔一笑,面上尽是幸福神色。
封氏忙摇头道:“你在林老爷府上做伴读,你外祖父听了再也不敢为难我了,巴结我还来不及,哪里受什么气。这些你拿着,万一有要用银钱之处,也不着慌。”母女两个推让一回,各分了一半。封氏又对贾敏感谢一回,说了无数感激的好话,方告辞。
林如海见家中许多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都下场抢去,只李罕在边上不动。林大还笑对李罕说:“你也下场抢去,不过图个热闹,没有事的。”李罕只笑笑摇了摇头。林如海见了李罕小小年纪,又是流落街头过的,却还保留一颗赤子之心不为财帛所动,殊为难得,越发觉得这是个本质不错的孩子。故到扬州上任也带着他。
过了元宵,林家人就到了扬州,打扫屋子安插器具,繁忙阵子安顿下来,除当地大小盐商尽来拜会外,并无甚事可以记述。只林如海见李罕品质上佳,心想这李罕良才美质,又有侠义心肠,若是培养了是个出息的,将来给礞哥儿做个臂膀岂不是好?
因而并没有将李罕收奴,而是与他请了骑射师傅,又送他上学去。李罕原是以为投身到林老爷家里为奴已经是上好出路了,不想还有这样的造化,习武修文都是刻苦得很,心中更是暗暗感激林老爷。黛玉听了,心想:父亲倒是有眼光,这李罕前世对提拔他的忠顺王府可衷心,今日收在身侧,日后只怕对礞哥儿当真有助益。
却说月余之后,外头管事来报一个自称甄封氏的夫人带着个好伶俐的姑娘来拜,贾敏命人请进来时,原是甄士隐之妻封氏带着甄英莲前来道谢。此刻英莲已经九岁,生得风流俊美,品格出众,及黛玉见着英莲时,心下一惊:这不是前世薛姨妈家里争买的香菱是谁?薛家还因此吃了人命官司。
前世英莲这样的人物品格,谁不暗中说叫那呆霸王糟蹋了?且香菱聪慧敏捷,后学诗时请教黛玉,黛玉和她倒有半师之谊。大观园满园子的主子丫头,泰半的一双势力眼,只这香菱是个品行不错的。虽然命运坎坷,却从不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黛玉不禁暗叹:不想今生无意间救了李罕,打了一窝拐子,倒将香菱救出了,只怕此生只有英莲,再无香菱。
黛玉固然见过英莲,因而和英莲投契,英莲却不知怎地,见了黛玉就觉可亲得很,仿佛前世认识一般。因英莲自惭出身,好生羡慕黛玉,偏又有些不敢上前攀谈。黛玉见了,亲命紫苏为英莲斟了茶,又叫甄家姐姐坐,倒让英莲受宠若惊。
原来吴通判抓了拐子之后,问起各个女孩子家乡籍贯,英莲哪里不记得?不过前世因在拐子手下不敢说,后来到了薛家,又觉侮辱门楣不敢说罢了rds;。如今获救,清清楚楚道了自己来历,早于上月就回到苏州。只因阊门外的十里街仁清巷因葫芦庙炸供,早烧没了。官差又辗转打听到封氏父亲封肃家里,英莲才得以母子团聚。
封氏自是千恩万谢,虽然囊中羞涩,也许了官差几个茶钱。又因吴通判得了林如海人情,白赚一个政绩,倒也并不专美,嘱咐那官差若是苦主问起,就实话告知能够抓得拐子,全得两淮盐运使林大人指点。因而这日封氏带着英莲亲到扬州道谢。
贾敏自是言道为百姓解难原是朝廷命官份内之事,甄太太倒不用太过挂心。贾敏见封氏母女衣服虽然浆洗得极干净,但是衣料粗糙,便知甄家母女家道艰难。她们母女两个赶几百里路前来道谢,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又想着黛玉姐弟这次痊愈,自己只当行善积德,因而倒封了二十两银子与封氏母女做盘资。
封氏哪里肯要,推迟一番,心中又想:自从丢了英莲,一把火又烧光了宅子,如今家业被父亲半哄半赚已经赔尽了,甄士隐让个道人哄着出了家,两个丫头也让贾雨村讨去一个,自己母女回到父亲那里也没个好的出路。这林太太这样慈善,不如自己卖身给林家,全心全意的伏侍,赚一份月银,再过几年为英莲寻个本份人家嫁过去了,自己就算死了也安心。封氏自己年过半百,倒没什么,只到底是做母亲的,又舍不得英莲入了奴籍,因而不好开口。
犹豫半日,想着终究是英莲前程要紧,因而开口说了自己意思。甄士隐在阊门外也算个有名望的乡绅,封氏原也是个有体面的妇人,如今说出自卖自身的话,脸早就红了。英莲原本和黛玉说着话,听到母亲为了自己要卖身为奴的话,也欲落下泪来。
甄氏的意思,自己卖身为奴,只也要带着英莲在身边过活,英莲只靠自己的月钱养活,不沾林家衣食,但求太太许英莲不入奴籍。贾敏也是做母亲的人,自然知晓甄太太的意思,但其时各家买奴才皆没有这样的规矩。
贾敏听了英莲母女处境,也觉可怜,但封氏之请却让贾敏觉得为难。盖因贾敏虽然心善,倒不是个没有原则的,若是太过善待英莲母女,强过其他下人去,家中其他奴才见了不服,自己自乱规矩,家中奴才没有事也要生出事来。其他奴才效仿起来,今儿谁家带个闺女,明儿谁家带个小子,皆住在府上,这内宅倒不好管了。因而贾敏神色犹豫。
黛玉也是个善理中馈的,前世荣国府那么乱,黛玉也将一个潇湘馆管得井井有条,可见她本事。黛玉自然明白母亲为难什么。黛玉心想:规矩自然不可破,但是收留英莲母女未必非要乱了规矩不可。因而上前道:“母亲,前儿父亲说要给我请先生,英莲姑娘留下来陪我一起念书岂不是好?” WWw.5Wx.ORG
贾敏听了,只当黛玉小孩子说顽话。但转头看英莲时,只见她比黛玉大两三岁,生得不俗,给黛玉做个伴读书童倒是极好。且其时大户人家的孩子念书,书童自然有在家中下人中选些伶俐的小幺儿充的,讲究的书香仕宦之家也有请正紧的良民家中读书子弟作伴读的。
一些寒门子弟立志读书的,皆将到书香门第做伴读视作体面,盖因书香门第家中皆延请学问高深的先生授课,又有许多传家藏书外头轻易见不着的,在书香门第做几年伴读,比之在外头书院上学进益还快呢。良民子弟又不耽误科考,是极好的出路,因而像林家这样四代列侯,传承五代的人家请伴读,只怕外头争破头皮。
只世人重男轻女,哥儿请伴读自是寻常,倒是没听说谁家女儿念几年书还专门请伴读的,不过家中挑两个伶俐丫头尽够了。更有甚者,有些人家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竟不让姑娘读书的。自家黛玉念书,还正紧请两个良民女伴读,是否惊世骇俗了些?
封氏听了黛玉之言,自是求之不得,英莲若真给黛玉做得几年伴读,将来说亲时,便是四代列侯人家出的教养,说亲都要长一层身份。贾敏思忖下子,心想:若是英莲做了黛玉的伴读,不入奴籍其他下人也没话说。再说英莲模样气度自不用说,多少人家千金小姐不如她,便是出身也是乡绅之女,给黛玉做个伴读身份也合适。只这样的事倒是老爷作主的好,因而对封氏道:“甄太太不若今日带英莲在府上住一晚,待老爷下班回来,我问过老爷。”
如此一来,黛玉固然是温故而知新,英莲和雪雁也是受益不小。两人虽然学得吃力,但两人俱是伶俐之人,加之一个被拐子拐过,一个是家生丫头,有今日陪黛玉读书的体面,两人都刻苦得很,生怕一个跟不上,被撤换掉伴读这差事。因而,刘先生教授起来,不但女学生进益极快,两个伴读都是不凡,倒令刘先生稍感意外。
除跟刘先生读书外,黛玉唯一担心的便是贾敏。前世贾敏便是在今年冬天一病没了,自己也跟随贾雨村进了京城,从此骨肉分离。这年堪堪到了冬月,贾敏偶感风寒,果然病了。林如海倒还罢了,贾敏身子一项不错,心想不过吃几服药就好了;黛玉却紧张得什么似的,恨不日日侍奉床前。不过今世黛玉却是虚惊一场,请大夫细细诊治之后,贾敏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林如海却满面堆笑,摆手道:“不急,不急,明儿我和玉儿到刘先生府上作客,回苏州再择日子便是。敏儿你好生打点两份礼物,定要雅而不俗,巧儿不拙的。”
黛玉看了父亲一眼,心想:以后陈师兄和父亲同朝为官,他俩同为天子门生,只隔一科的进士,况且陈师兄又比父亲年轻不了几年,倒白矮父亲一辈岂不是不好?因而眨眨眼睛,规规矩矩对刘先生行了礼道:“回先生的话,玉儿自然要拜会师兄,只父亲在家常说,刘先生有经天纬地之能,你能拜入先生门下是天大的福分,令天下多少读书人艳羡,便是为父也恨无机缘……”
黛玉话只说一半,在场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刘先生自不必说,林如海是前科探花,陈墉是今科状元,谁还不知黛玉言下之意。陈墉大笑道:“多谢师妹体恤。”又对刘先生道:“先生常言,咱们师兄弟没一个及得上先生新收的小师妹,今日一见,先生所言不虚。”
又过不足半月,腊月近在眼前。黛玉已经向告了长假,照例年底林家是要回苏州祖宅过节的。贾敏痊愈之后,亦开始收拾打点行李,只等择了吉日启程前往苏州。其他人倒还罢了,独英莲比别个兴奋十分。原来自从英莲定了黛玉的伴读,封氏再无挂碍,依旧回了苏州封肃庄上,母女两个不过有些书信往来,这倒是许久未成见面了rds;。林家回苏州过节,英莲也能回外祖庄上,母女团聚一番。
却说这日林家一切打点妥当,管事来回话说:刘先生府上来帖子了。
到得苏州之后,贾敏原派了马车和管事送英莲回去探母,不曾想这头英莲还未启程,封氏已经带着土仪礼物前来拜年了。封氏一年未见英莲,见女儿又长高不少,且比之在家越发白净,气度也出落得更好了,心中更加感激林太太。又拉着英莲说:“自从你失落之后,你父亲没两年也跟着个道人出家了,后来一直没寻着,咱们家也败落了。你如今在林家给姑娘做伴读,再没更好的出路,你莫惦念我,在府上办事认真些,再过几年我求了太太与你说一门好人家,只怕多少普通官宦之女还不及我英莲有造化呢。”
英莲经历坎坷,比谁都惜福,自是点头应是道:“我一切都省得,我只担心母亲在外祖父家过得不好。”说完又掏出一个荷包,里头是些金银稞子并散碎银两,是这近一年英莲得的月钱并赏赐,递给封氏道:“母亲你拿着这个,左右我在府上衣食都是官中的,母亲拿着这些,也不用受外祖父的气。”
贾敏见了林如海这高兴样子,不知遇到什么喜事,遂问:“怎么老爷到刘先生府上作客,不带礞哥儿,倒带玉儿?玉儿再好,也是姑娘,便是应酬,也应该是我带着玉儿各家走动。”
林如海笑道:“刘先生府上将将来了帖子,玉儿的师兄,今科状元陈墉明日到刘府拜会,刘先生下了帖子让黛玉去见师兄。”
贾敏听了噗嗤一声笑出来,知道拦不住林如海,只得去替父女两个收拾明日穿戴的衣裳,打点送与刘先生和陈墉的礼物。
但怎么说黛玉也是一个女童,怎么弄得像正紧学子一样,还学人家拜会起同门来。且陈墉是什么人?今科状元,年纪又只比林如海小几岁,怎能当真和黛玉叙同门之谊?因而笑道:“玉儿不过得刘先生垂青读几年书,怎么还跟正紧读书人一样讲究起来,刘先生再是看重咱们玉儿,玉儿终究不能出仕。现在这样也兴和状元郎认起同门来,咱们没什么,就怕引人说嘴。”
林如海却摇头道:“玉儿可是行了拜师大礼的,拜会同门应当应分。其他说嘴的人,不过是羡慕咱们玉儿罢了。你问问天下读书人,有几个不想拜在刘先生门下的?再说玉儿现在才多大?便是男女七岁不同席,现在拜会师兄谁说得上什么?”
( )此为防盗章
又说刘先生考校起来,黛玉的四书已经学得极好,但他听黛玉自言:四书是自己在林如海书房看的。刘先生觉得做学问最重根基,黛玉虽然讲四书解得极好,但也不妨再教一遍。因而只识字那些三百千不用再教,倒亦是从四书讲起。
林如海忙命请进来,一面使人看茶,一面看了帖子,立马就提笔回了帖子,赏了报信小厮,说只管回去回刘先生,我和玉儿明日必到。
将将送走刘家报信小厮,贾敏走进书房道:“老爷,一切收拾妥当,明日辰时恰是吉时,启程最好。”
阅读红楼之黛玉不欠谁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