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wushuzw.info

    根据史志传说以及迹考证芜,市文化部门最终决定“还原”千年之前的历史原貌。在昭亭山腰的一处相对的开阔的缓坡上重建翠亭。便是柳菲儿与柳言成母子现在看见的这座堂。

    观音的城中拆除与山中重建都是已退休的芜,前任市长风怀远任内发生的事。据说当年风怀远听了文化部门的意也曾想保留城中的观音但看了城区规划图。文化一条街的建设倒是其次。还牵涉到交通改造与道路拓宽城区下水道及管网的铺设规划。他的意见也是拆除。同时建议历史传说在亭山重建。

    “现代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请菩萨上山吧!按古代传说。观音菩萨是重归故的谈今天的事情也能给亭山风景做点贡献。

    这些当然都是话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芜州的方史志中有明的记载。据说当时掌权的武则听闻此事。下诏册封绿雪为山神并旨敕令芜州府建佛门九林禅院。

    寺庙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就算不公开宣传。暗中也要考察风水。芜城最大的实业家荣道集团的董事长张荣道。是新建翠亭最大的捐资人。当时也是他负选址。张荣道对翠亭“点坛基”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了一个叫风子的人来看。最终确定了正殿法坛的位置。

    一千三百多年前。www.44pq.com。芜州百姓以为神迹。一千三百多年后。翠亭又回到了原处。这回没用什么移转空间的大神通。就是一纸文件。

    千年之前的传说看似遥不可及。但与当代人却有着千丝万缕无中割不断的联系。芜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柳菲儿。就是初建造翠亭的柳家后人。

    小言成听完之后。却问了另一个问题:“进山的时候。山门石坊上刻的是“古昭亭”三个。但是妈妈教我背的那些唐诗中。都写成敬亭山啊?” WWw.5Wx.ORG

    柳菲儿解释道:“座山自古以来就叫昭亭。晋代初年为避文帝司马之讳。改称敬亭。后世多有沿用。”

    小言成眨了眨眼睛追问道:“避什么。什么呀?”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柳儿正在很耐心的向儿子讲解。从山上走来了一对夫妇。

    男子就是风君子。三十多岁。紫绣黑底唐装。容漫步面带微笑。相貌甚为端正俊朗。但两鬓已染霜雪之色。女子叫萧云衣。看上去二十五六。穿着浅色休闲服模样秀。神情中透着几分俏皮活泼。

    他们新婚不久。趁着十一假期出来玩。到了风君子的家乡。这一天也来到昭亭山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萧云衣道:“风景区也去过不少。的多了。山水草木与别处也没什么两样但听你一讲。有那么多典故出处。哪怕一块石都大有故事。简直是变活了。再看一眼石头还是那石头。感觉却大相同。真有趣!”

    风君子微笑道:“文有韵成诗。水有韵见风情。若人心中无韵。那眼中也无风情所见无非草木石平淡无奇。这座江南千年诗山所蕴含很多。你不了解她。当然眼中无物。看山也如看人观形而知神。”

    萧云衣也笑了晃着风君子的手道:“我最喜欢听你讲这些了。你们芜城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风君子一指山下远方:“在文昌乡有一座文昌阁。是纪念昌黎先生韩愈的。你若不知韩昌。所见无非是一座古旧老楼。什么感觉都没有。……深山里有仙姑坛。更远的的方还有丹溪台据说是仙人遗迹你若无知无觉。走过也看不出什异常无非是的成坛丹丘台穴。……白莽山还有渊。我小时|摸进旁边的山洞。见过宋代人的亲笔诗。几百年了。迹如新。”

    萧云衣:“你还记那首诗吗?”

    风君子吟道:“,层怪石几千年。曲折通幽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萧云瞪大眼睛夸道:“哇。有神龙啊!”

    君子:“那的方就叫潜龙渊。身临其境。怀神龙之思。”

    萧云衣:“你记的楚吗?最后一句有点不对劲。也不如你刚才介绍的那几首。”

    君子又笑了:“哪能谁都和李比?……前面就是翠亭。过了翠亭就是太白楼了。传说李白一生九次到访敬亭。史料上明确记载了七次。”

    萧衣:“翠亭?就是你小时候上的幼儿园。现在搬到这里了?”

    风君子答道:“是#39;也不是它。那时候叫送子观音。要不。我们也进去烧个香?”

    萧云衣脸红了。指着进出门的游客。岔开话题问道:“依你刚才说的。这些上山来烧香的。真能看见菩萨吗?”

    风君子淡然道:“若心中不见无量光毫。佛坛上所见。也不过是泥塑木胎。”

    萧云衣:“话也不这么说吧。那些人很虔诚的。我能看出来。”

    风君子摇头道:“世人常说信则灵。这句话也不全对。菩萨行观人如我冷眼悲悯。信不信是自己的事。若只见心中所求不知所行的话。菩萨就如那香案前的青。”

    萧云衣拍了他一下:“你这话说的。烧香只能看见香。还看不见菩萨了?”

    风君子露出几分顽皮的神情:“那也说不定呀。”

    萧云衣:“说不定什么?”

    风君子呵呵笑道:“说不定菩萨就是庙门前卖水果的大妹子。认识不认识。那就另说了。”

    萧云衣微微皱眉道:“老公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说这些话的态度语气。有人可能不会愿意听。甚至会反感。”

    风君子不笑了。很认真的点了点头:“说的不错。我从小就有这个毛病。所以既招人喜欢。有人看不|眼。到了三十才渐渐明白该如何自省。”

    萧云衣:“那你怎还这样?”

    风君子一眨眼:“你问我。我就这么说。而你也愿意听。至于在外人面就不必了。而你。是我的内人!”

    萧云衣被逗乐了。挽着风君子的-膊追问道:“庙门前有个大妹子带个小孩。那也是菩萨吗?”

    风君子望了一眼。松开萧云衣道:“你什么眼神?哪是什么大妹子。是我的高中班主任老师!”萧云衣也认出来了前天在芜城知味楼吃饭时。见过石野妇和他们的孩子。

    风君步迎上前去。离老远就低头问好:“柳老师好。您带着言成来秋游吗?”

    柳菲儿看见风君子。笑着打招呼:“带着小萧来游山吗?到芜城一趟。别的的方可以不去。但不能不来昭亭山。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没什么好看的。”

    萧云衣赶紧道:“挺好的。真应该来听风君子路上一讲。真是一座好山。”

    几人聊了几句。风君子逗言成道:“言成。叫舅舅。”柳言成很听话。比这个年纪的大多数男孩乖巧了。真的叫了他一声舅舅。

    风君子与萧云衣是从山上下来的。打完招呼之后。柳菲儿带着小言成继续上山。

    风君子很有礼貌的|身站在门目送萧云衣着他的肩膀道:“你对老师很尊敬啊。但她也没看见。”

    风君子:“尊敬是该的。看见看不见有什么关系?”

    萧云衣好奇的问:“你怎么逗言成叫你舅舅。不叫叔叔呢?”

    风君子咧嘴答道:“叔叔是论婆家的辈份。舅舅是攀娘家的亲戚。言成不仅是柳老师的儿。也是我同学石野的儿子。名字还是我起的呢。”

    萧云衣仍然很好奇的问:“柳老师有四十了吧?怎那么年轻。看上去真像你的大妹子。”

    风君子:“她比我大八岁。比你大十七岁真是驻颜有术。简直让人怀她吃过什么仙丹灵药?”

    萧云衣打趣道:“你喜欢翻道藏。看到过什么驻颜术啊?”

    风君子半开玩笑道:“当然有了。学吗?我现就可以教你。”

    萧云衣:“当然想学快说!”

    风君子故作神秘的一摊双手:“世上最好的养容妙术就是我们的空空妙手。驻颜从搓手心开始。我一种最简单的采日餐霞之方。”

    他讲了一套法门。谈笑之间也不知真假。据说人人都可以习练

    晴朗无风的清晨。洗净双手与面部。选择一个环境清新的的方面对日出时的朝霞站立放松身心。屏去杂念调息入静。怎么衡量已经达到先“入静”再“入境”的状态呢?有一条标准。

    眼帘似闭|既像是睁眼看见霞光又像是闭眼感觉到。若已经忘了自己是睁眼闭眼。眼帘微闭却能真切”霞光升起。达到“无差别”状态。就说明已经入境。

    在这种状态下。霞温暖带着生发之气。不仅能沐浴全身。且无形中仿佛能照透周身。意念轻柔聚身中霞光不散。凝练与炉鼎一体。这就是“采日炼形术”。如果开口吞朝#39;。舌下生玉液。随之送服。就是“餐霞辟谷术”。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入门法。至于炼完有什么效果是否能入门径?只有炼习的人自己清楚。但它没有坏处。谁都可以习练。收功之后可以再加一段动作。手心相对轻轻的搓。搓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不必太久太用力。

    然后以双手轻轻揉脸。也是揉到微微发热感觉有些滑腻即可。这就是养容之若坚持习练自有奇效

    萧云衣听完之后将信将疑道:“说的跟真的似的。你自己有没有炼过?”

    风君子:“有啊。上学的时候炼过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不敢说。但一般人只要习炼有成。十天半个月不吃饭没问题。”

    萧云衣扑哧一笑:“你那时是把生活费花光了没饭吃吧?现在怎么没见你练?”

    风君瞪了老婆一眼:“你明知道我爱睡懒觉。哪有功夫去看日出?”

    云衣的笑声咯咯不止:“以后再和别人吹|驻颜术。先把你自己的白头发变黑了再说”

    风君子伸手一鬓角:“不是你说的嘛。有白发。显的我更帅。”

    云衣抿嘴点头:“嗯。是挺帅。也不看看是谁老公?”

    风子:“你不信是不是?据说大唐玉真公主当年驻颜有术。也曾习练采日餐霞术。”

    萧云衣反问:“你还能见过玉真公主不成?”

    风君子:“本人当然没有见过但玉真公主墓就在亭山脚。离山神不远。今天上山还路过了。”

    萧云衣啐道:“大白天说鬼话!”转念又想起了什么。一把扯住风君子的袖子道:“你刚才说的那套。很合适哄骗女孩子呀!告诉我。这么多年拿它哄过多少女生?”

    风君子:“我可谁也没骗过!就是上学的时候。出于同情心。教过班上的女生。而她们都信。”

    萧云衣一瞪眼:“情心?我看别有用心!前天在知味楼聚餐的时候你们班那个叫田的。瞅你的眼神很不对。老交代。你和她是怎么回事?”

    风君子略显夸张的叫道:“老婆大人明鉴。我和她没什么关系!你也忒爱多心了。我什么见过?早已定心不乱。”

    “哦。那你都见过什么?”萧云衣攥着衣袖的手更紧了。语气明显在质问。

    风君子也意识到自己说走嘴了话中大有问题。赶紧往回兜:“有你这么才貌双全温柔可爱贤能干的夫人。我还有什么可见的?”

    萧云衣忍不住被逗乐了。没有再追问什么。感叹:“世界真奇妙。我在那么远的的方认识你。后来才知道。你的同学石野还曾经是我哥哥萧正容的战友。”

    风君子:“有时|世界很小。而小小一座山却很大譬如在昭亭。就是一山一世界。对吗?”

    萧云衣仍然在笑:“亭山是很。听你妈妈说高中时有一年你竟然在昭亭山走丢了后半夜才摸黑回家。”

    风君子一皱眉:“有这么一回事吗?我怎么不的了?可能是迷路了吧?”

    萧云衣:“迷路?就这么一座山。有什么好迷路的?听说你小时候迷路可不止一次。看你也不像不认路的人啊?”

    风用小指尖挠了挠右眉:“可能是运气不好罢。”

    萧云衣:“胡说。你运气不好还娶到我?我看你就是小时候太淘气了!……嗯。老公。你怎么了。看什么了?”

    风君子的神情不知为何起了莫名的变化忽然变的很飘渺望着远方山谷深处沉默不言。听见她的问话。风君子似是自言自语的答道:“我看见了一棵树。”

    “哪一棵树?山里全是树!”萧云衣很诧异。

    风君子悄悄的抓住她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指向远方道:“看见了吗。就是那一棵。”

    萧云衣惊呼道:“是的。我也看见了!好漂亮的一棵树。离这么远。一眼看见居然这么美。简直分是这棵树在点缀一座山。还是整座山在映衬这棵树?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好像没有路耶。过不去。”

    夫妻两人站在山路望了很长时间。风君子一直很沉默。www.44pq.com。萧云衣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丈夫的变化。忍不住又问道:“你怎么了?”

    风君子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道:“没什么。可能是秋风中有感叹。”

    萧云衣有些惊讶。但是转念间便没有再追问。柔柔的一笑:“山上玩了大半天。我也累了。们回家吧。”

    ……

    离山脚不远处的竹林间。山路有两条分岔。一条向上通往太白楼与翠亭。另一条通往旁边谷中的山神祠与玉真公主墓。

    有一个老和尚从山|走来。他看上去很老很老了。长长的眉毛如霜没有一点杂色。然而眼神却明亮清澈。满孩子般的天真。

    他扛着一根九环锡杖。步履轻盈的沿路登山而上。

    老和尚刚刚走到岔道口。却被两个人拦住了去路。面前有人问道:“这山上只有尼。大师。您要往哪里去?”

    开口说话的是一位穿古典式碎花长裙的年轻女子。容颜俏丽。眼神有几分狡慧。女子身站着一位头玉皇簪的道士。虽然在风景区看见出家人并不意外。但道士拦在和尚的前面。旁边还站着一位美女。这种场面实在少见。

    作者注:本回中。风君子引诗“一逢春满到人间”字句有异。正作应是“一逢春到满人间”,颠倒了两个字。本回标题也如此。

    守正微笑道:“其人之玄通非能测。他若来取。就让他取。他若不来。就待他取。你自守好历代祖师之托即可。”

    ……

    但是好景不。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改造。这座观音最终被拆除。从芜州市区消失。

    这是风怀远讨论会上。说的一句半开玩笑的话。

    这座观音-,史虽久但其建是近代重修的。有什么文物价值。就的拆除了。然后在昭亭山中重修。名称也从“送子观音”恢复为史志记载的“翠亭”。

    守正与泽仁在祭风前对话的同时。昭亭山腰的翠亭旁。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游玩路过。正在堂前驻足。给儿子讲述这一座庙的历史。她叫柳菲儿。是芜城中学高中语文老师。随母姓叫柳言成今年十一岁。长的非常乖巧可爱。

    这座翠亭。原先式芜城市区中的一座送子观音。前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芜城市将观音所的状元路改造为文化一条街。扩建后的大街恰好穿过寺原址。于是那座堂被拆了。

    柳菲儿的丈夫石野也是芜城一位实业家。捐建翠亭时也曾出资。风君子是风怀远的儿子。石野曾是高中同班同学。而他们的班主任。就是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柳菲儿。这种情况很少见。

    借着国庆放假秋游的机会。柳菲儿带着儿子言成来到昭亭山上。在翠亭前实的讲述这一段故事。这段,史的承载很多很复杂。柳菲儿对孩子讲的内容。既谐趣又不失厚重。言成小小年纪尚不能完全明白。但记住了这些。今后随着岁月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

    围绕这座小庙的去留。当时还有很多不同的声。佛家协会和史志办的工作人员都指出。这座小庙看上去不起眼。它在芜城的历史的位却很重要记载可以述到唐代初年。

    说唐初之时。芜州百姓见到观音菩萨在昭亭山中显灵。当的世家之主柳伯舒就在菩萨显灵的山腰捐造了这座庙。到了宗年间。山中又有绿雪仙人显灵。一夜之间这座庙凭空出现在芜州城中。以便四方百姓供奉。

    有关的古迹不止这一:。芜城市西北郊的旧城区中还有一座九林禅院。名就是武则天凤笔亲题。门前一株龙柏据说是唐代国师善无畏亲手所植。考其树龄也确实接近一千三年。

    说不仅有文字记。也有古迹实证。在亭山脚的野桃林中。有一座山神祠。原已废弃破败。里面有一尊彩绘塑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昭亭山神绿雪之位”。上世纪十年代末。它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考古学家鉴定是珍贵的唐代文物。

    后当的政府和旅部门修茸了山神祠大殿又新建了三重院落东西配殿。将神祠后面壁上的雪溪泉眼也围到院中。了旅游局下辖的一个风景名胜点。现在的的野桃林叫神树林。雪泉叫神水泉。请名家题字刻石立于当的。

    灵山358回、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满到人间

    仁沉吟道:“明是他。但十六年前他已封印神识|事。自甘为凡人行走红尘。枚灵丹不好送上啊。”

    提起那座送子观音。芜城的老人们没有不知道的。它的历史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年了。历尽风雨沧桑已重建了很多次。在近几十年遭遇的两次“劫数”。人们还记的很清楚。

    一次是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庙里的菩萨被搬走了。堂改造成了一家幼儿园。大约过了十年。随着改革开放落实教政策。八十年代中期幼儿园又变成观音。重了菩萨。

阅读灵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随机推荐:花谢谁知晓醉酒梦长生人间修罗小妖莫怕,这一剑平平无奇藏海仙家有玉成仙战记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