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太师:太宗皇帝有云,胜形固难平,在德不在险。”李益再次拱手说道。
听到李益这话,原本面露好奇宝宝之色的二人,差点没气死,你刚刚不是说此一时彼一时吗?怎么又说这个?
只见李益继续说道:“草民以为,太宗皇帝这句话大有深意,天下之安慰,在乎陛下之德才。草民纵观我大宋列位皇帝无不勤政爱民,时至今日我大宋臣民以过万万,南方蛮荒之地亦有我汉人踪迹,超过历代王朝人口,可见此话乃是治世之言,堪比古之先贤。”
堂堂大宋帝国的两个最高首脑竟然同时,向一个毛头小子发问。
同时也更加好奇,李益所说的迁都的最佳地方到底在哪里?
李益之所以说那一番话,就是怕后面的话吓到宋徽宗。只见李益说道:“请恕草民无罪,草民觉得时移世易,太宗皇帝这话应该加以补充,曰:胜形固难平,在德又在危。” WWw.5Wx.ORG
这话说出来挺大胆的,敢改太宗皇帝的话,那如果宋徽宗较真起来,那给他扣上一个欺君之罪的帽子都有可能。
宋徽宗此时听到这话,再难
保持皇帝的威仪,一口河南话,盖在了李益的脸上。
燕京那是啥地方?就是现在的北京,如今正在辽国的控制之中,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地方出了山海关就是金人的地盘,这本来是怕金人铁蹄南下,想要逃到长安去的。现在李益竟然说要去燕京,这不就是往枪口上装吗?
见宋徽宗发怒,李益欠了欠身,表示礼貌性的尊重,继续说道:“陛下请听草民细细道来,之前陛下问如何解决三冗问题,其关键就在这里。”
宋徽宗现在才想起来,跟李益唠了半天,好像有点跑题。
“草民以为,迁都燕京其利在其六。
其一:我大宋有西京长安,东京汴梁,若是迁都燕京可改为北京,到时陛下在选一富庶之地立为南京,如此青龙、白hu、朱雀、玄武,四相齐具,乃是最为平稳之照。
其二:燕京之地,虽背靠金人边境,但有山海关、大同关、长城阻挡,看似凶险,实则无虞,此比汴梁更加坚固。
其三:八十万禁军与二十万边军合为一,以有些臃肿,陛下可借此裁掉禁军中老弱,只留精锐,如此陛下可名正言顺裁军二十万,财政压力可大大减轻。
其四:禁军就变成边军,在来日灭辽之后的宋金战争中,禁军可以时时磨练,使我大宋军人不敢懈怠,保持长久之战力。
其五:金人不过蛮夷之辈,虽然如今战力无匹,但其初建国立庙,并无执政之能,草民观那阿骨打之辈不过草莽,长久必无如今之锐气,如此之国岂能长久,百年不三十年之后,此国必然衰败,到时陛下只需派一善战之将,便可直捣黄龙,那时金国之土地必然落入陛下毂中,此为开疆拓土之功,必将万世传送。
其六: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陛下以九五之尊,尚能为我华夏守门,天下百姓岂敢不拜服,将士岂敢不用命,各地藩王岂敢朝贡。到时陛下之江山威加海内,大宋帝国也将保万年之承平。
有如此六点为据,固草民认为燕京为都城最佳之地。”
李益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说了燕京做国都的六点优势,而且其中关系是层层递进。首先借用宋徽宗笃信道教弱点,获取其信任感,接着介绍燕京地理位置,帮胆小的他排除后顾之忧,之后便是以经济、军事为利诱,后以开疆拓土之功满足他其好大喜功的愿望。
最后更是以大宋jiang山承平为耳料。
李益就不信这位皇帝还不动心。
假若到时迁都真的成功,那这将是泼天大功,封侯拜相自然可期,若真的大宋jiang山的执政权落在自己手中。那还不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
以自己后世的眼光就是废掉赵氏皇帝,为祖上李煜报仇也不是不可能。当然是否
真的这么做,还取决于以后赵家人是否听话。
“这……”蔡京在一旁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没想到李益能看的这么远。而且这个看似年少的少年,竟然将徽宗皇帝的性格吃的这么死,果真人不可貌相。
当然蔡京也并不怕李益上位。
(本章完)
海上之盟签订是他牵头办的,现在再反悔那不相当于打他的脸吗?
这说明什么?
“嗯?”徽宗和蔡京同时面露不解之色,他们心中迁都的最佳地方自然便是长安,虽然现在山西还在辽国的控制当中,对长安来说是一个威胁,但是长安可是实实在在的大宋的土地。
李益一番话将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吹捧了一番,同时也让刚刚受到惊吓的徽宗皇帝,面露喜悦之色。
吹捧他家祖宗,并说他家祖宗比所有的朝代皇帝dou强。这怎么能让他不高兴。
说明他无能,难胜太师之职。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打宋徽宗的脸。
见宋徽宗没有发怒,李益这才继续说道:“德,圣皇帝陛下已有,重要的是在于危,固草民以为,这迁都的最佳地应该是燕京。”
“燕京?弄啥嘞?”
“李卿家(公子)这是何意?”宋徽宗和蔡京一起问道。
片刻后,两人又对视了一眼,都感觉比较尴尬。
李益知道这几个太监和老鸹,估计是见不到今天晚上的星星了。
这让他大宋帝国的脸面往哪放?
两人各自尴尬后,一起向四周环视了一圈,见徽宗旁边有几个太监正在笑吟吟的伺候,一旁的松树上还有一个老鸹窝,两人有互相点了点头。
第一十八章泼天大功
蔡京其实现在更想问的是海上之盟之事,但是在宋徽宗面前他却不敢问出口。
见李益凝重的点了点头,太师蔡京立马说道:“陛下,明日早朝,微臣就上书迁都之事,此事应早做准备。”
宋徽宗正想说话的时候,李益开口道:“太师,此事不急,这迁都的最佳地方,还在契丹人手中。”
阅读宋时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