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要在岳飞的前面抵达,可是由于半路遇上了倭寇之后就径直追杀那些倭寇去了,按照韩世忠的个性不把那些倭寇杀个片甲不留是不甘心就此离开的。
而沿路上岳飞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在这些倭寇之中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汉人的身影。这些人混迹在倭寇之中,在为他们做向导,并且告知他们哪些地方比较富庶适合抢掠。
岳飞说道:“那些汉人或许是原先的水盗贼匪,原先早已经被朝廷清剿一空。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却跟倭寇私下勾结,这与叛国之罪无异。”
等到了傍晚时分,李益在这里等到了急行军至此的岳飞部队。一路风尘仆仆的岳飞见到李益早已经在这里等候他们,心里不免一阵感动。
李益问岳飞眼下跑到秀州境内的倭寇究竟有多少人,岳飞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回答说差不多可能有将近200余人,若是加上那些助纣为虐的汉人叛徒,那么或许可以达到400多人的规模。
李益心说这样一个数量,究竟该怎么一并铲除呢?因为对于秀州这样一个地方来说,400多人实在不是一个起眼的数目,他们要想藏身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李益他们不可能花费时间去把整个秀州府翻个底朝天,而要是守株待兔的话,又很没有目的性,也不知道这些倭寇会盯上那些地方下手。
韩世忠见了岳飞和李益后,大呼道:“可有酒喝,这一路上实在口渴死我了。” WWw.5Wx.ORG
李益哈哈一笑,说道:“韩将军英雄本色,今天的酒就由在下包了。”
三人意气风发,再次相聚之后也是非常高兴。李益设下酒宴与岳飞、韩世忠畅饮一番。韩世忠告诉李益,这一路上他又遇上了一伙倭寇,于是他命令部队紧咬不放,最终将这些贼人杀的一个不留。
而当李益问起这些倭寇里面是否有汉人存在时,韩世忠也给出了和岳飞一样的回答。的确是有部分汉人混在倭寇中间,以至于这些倭寇比他们还要熟悉地理环境,这才让韩世忠和他的部队追赶了十余里才交上了手。
李益说道:“等下一次交手,还请两位将军留下一个活口,我有话需要问询。”
岳飞和韩世忠虽然并不明白李益的用意,但他们猜得到一定是李益心中有了良策,于是便欣然允诺下来。
(本章完)
而李益致力于开发上海,就是为了将这里打造成大宋朝经济腾飞的桥头堡,让这个世界拥有一座不可思议的金融之都,并且以此为核心辐射东南亚各国,树立全世界经济强国的霸主地位。
再过3、4百年,人类就将迎来一个大航海的时代,那个时候海上贸易更加频繁,各国开始像潮水一样涌入广袤的大海。那个时候大量的资源、土地、人口都将被纳入海上强国的版图,李益的目光也早已经放到了这么长远的地步。
这是李益心中一个长远的目标,也是一个在目前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因为要想完成这样伟大的壮举,这个国家就必须要达到鼎盛的国力,而眼前的大宋朝显然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
“而且这样的汉人实在不在少数,要是任由他们互相勾结作乱,这秀州府只怕也不得安宁了。以下官之见,必须近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一劳永逸地将这些叛徒和倭寇一举歼灭。”
没有想到在大宋朝也出现了带路党,这些人没有廉耻心,也不分国家荣辱是何物。李益意识到了事态似乎又在朝着另一种不利的局面演变,可是万全之策又岂是那么轻易就能够想出来的。
他虽然没有办法见证到这么久以后的事情,但他必须要为这可以预见到的际遇做好准备,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早掌控海上的各路资源。
在两百多年以后的明朝时期,有一个叫郑和的太监曾七次下西洋,不仅彰显了王朝鼎盛时期的霸主地位,也通过数次的航海使君民都更加详细的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
现在倭寇们有了向导,对这里周围的地形也是更加熟悉。所以即便岳飞的部队带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想在短时间内迅速高效的解决这些烦人的倭寇,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入夜之后,韩世忠的部队才姗姗来迟。跟风尘仆仆的岳飞相比起来,韩世忠更像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厮杀,他的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活脱脱像是一个茹毛饮血的杀人狂魔。
李益对于开放沿海贸易的做法是非常欣赏的,等到明清时期反复海禁,这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同时造成了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的弊病。
如果说实行海禁是为了政府垄断贸易市场,那么事实上这就是一种鼠目寸光,缺乏远见的做法。而宋朝在这方面却表现的非常的开明,这也是李益非常喜欢这个时代的原因之一。
原本韩世忠的部
部队进驻华亭港,就地在距离江岸不远处的空地中安营扎寨。李益和岳飞站立在江岸边商谈军情,岳飞将这一路的情况悉数禀报给了李益。
原来这一路上岳飞担心那些流窜到秀州府境内的倭寇四处作乱,因此命令部队急行军直达秀州,这一路上他们也追赶上了几伙倭寇,但是由于急于赶到秀州因此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
第三百一十五章惊现叛徒
目前大宋朝有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分别为广州,明州和泉州,李益很清楚在宋朝历史发展中,这三大港口承担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盛,并且终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达到鼎盛。
然而其实在大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商船的远航能力大大提升,这就已经给探索海洋提供了最扎实的技术前提,而指南针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发明出来的。
之后明朝的造船技术也是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宋朝时期的技术,既然在大宋朝的时代就已经具备了远航的能力,何必要再等到下一个世纪呢?
阅读宋时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