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这个失误实在是坑死了自己,因此李益也不看好蔡京还能在这个局面下去做些什么挽救措施。李益相信所谓的“海上之盟”会因为这个失误即将走向破裂的边缘。
李益已经感到了危机的来临,只要大宋和金国在这个问题上谈不拢,那么战争的气息就会越来越近,对金国人来说他们是毫不畏惧战争的,马背上的民族一旦强盛起来他们就会享受战争和侵略的乐趣,战争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可是大宋朝却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可以说完全没有做好准备。这个国家的领袖宋徽宗可从来没有设想过会面临跟金国人的战争,他在不久前还沉浸在收复燕云十六州这般丰功伟绩的美梦之中。
在蔡京的推动下,大宋朝在之后去给金国的文书上都可以更正了这个错误,明确强调了金国理应归还的是燕云十六州全部的土地,可是现在这个时候试图修正已经为时已晚了。
“我不能在这里继续耽误时间下去了,京师里那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一旦金国人决意要南下侵宋,那么我们恐怕会毫无招架之力。” WWw.5Wx.ORG
郑无忌对李益突然说起这些感到惊讶,但是看着他无比认真的样子,他也感受到了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简单,李益以往的直觉和语言从来都是对的。
郑无忌说道:“你打算到了汴京之后怎么做?还是我陪你去吧。”
回到家中的时候,李益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中的女眷们。但他并没有提及自己是因为忧心国事才提前动身的,不说是怕陈湘霖她们有所担心。
李益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搪塞了过去,他本意是希望陈湘霖她们这次能够安心留在江南,因为北方的局势并不安稳,他希望自己这一家子不要被牵连进去。
但是陈湘霖执意想要回青州老家去省亲,这是原本李益早就答应过她的。因为自从陈湘霖一路吃尽苦头到汴京找到李益之后,便一直跟着李益寸步难离,时刻照顾这他的生活。
细细想来,陈湘霖也的确很久都没有回过家了,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家人们,李益实在没有什么好的理由去拒绝陈湘霖,他也没有办法坦白告知陈湘霖,不久之后可能就会爆发战争了。
这还仅仅是停留在李益的猜想之中,不具有十足的说服力,因此李益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让陈湘霖带着他们的儿子一起北上。
(本章完)
李益如果完整地将这份“海上之盟”的盟书通读一遍,他也一定能够发现问题所在,有如此糊涂的皇帝和朝廷,李益恐怕是要有操不完的心在等待着他了。
在蔡脩将盟书内容所出现的问题转告给李益之后,李益也不禁要被气得吐血。在其他内容上宋金两国彼此都没有意义,唯独在有关归还燕云十六州这件事上,盟书上却没有写的特别的清晰。
宋徽宗恐怕这个时候肠子都悔青了,但是他是一国之君又有谁会对他有什么微词呢?当然一些大臣在私底下抱怨几句那还是不能幸免的,因为这事的确做的太愚蠢了。
李益越想越觉得要坏事,远在京师的那般无能之辈也不知道会把这个国家带向怎样灾难性的境地,他必须要去做些什么。想到这些之后,李益决定要将前往京师的时间提前。
在离开之前李益特意找来了郑无忌,他非常严肃认真地说道:“目前跟金国人的盟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恐怕燕云十六州收复无望,我们还要遭受到来自金国的侵略。”
盟约上所提出要求归还的故土,这一条款乃是宋徽宗亲笔御书,可惜他不懂这类盟书措辞是需要极为严谨的,而且恐怕他也并不熟谙地理,因此他仅仅在上面写了“燕京旧地”四个大字。
也就是因为这四个大字,导致了金国人眼下不愿将燕云十六州送交宋朝,甚至他们根本就不认同这个条款。在宋徽宗的概念里,这“燕京旧地”四个字就应该包含了燕云十六州的所有土地。
李益摇摇头,说道:“不,江南是我所留给大宋王朝的一个希望,在局势出现完全一边倒的情况下,这里就是最后的希望了,因此你不能离开,我得让你务必好好发展这里,将来可以给予前线最坚实有力的支持。”
郑无忌不再坚持,而是非常坚定地说道:“你就放心吧,我要让这片土地在我手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就等着好好见证那一天的到来吧!”
李益得知这个原因之后也是大吃一惊,一个国家竟然将如此重要的国事视作儿戏,行文措辞如此不严谨,难怪大宋朝在外交上往往都是吃亏的,从来都讨不到半点便宜。
既然错误已经铸成,那么总得想方设法去弥补回来。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又落在了蔡京的身上,不过由于问题实在是太突出,又太重要,金国人如果不傻的话是不会同意修改盟书内容的。
凌厉的手腕。
李益摇了摇头,他都不敢相信竟然还能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之前他一直认为大宋不会那么顺利从金国人手中要还燕云十六州,那是因为他相信金国人一定会找什么借口拒绝这样去做。
而现在事实情况却是,因为大宋自己的失误,硬生生给了金国人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这实在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蔡京虽然精于权谋,但是在外交上也算不得有多么
第四百零九章战端出现
导致宋金两国“海上之盟”履行不下去的关键原因,是在于宋朝在外交辞令上面的不严谨,以及宋徽宗本人不谙地理,随意书写盟书内容所致。
但是金国人却对此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燕京旧地”所指的应该只不过是燕京周边的几个州县罢了。这便是宋金两国所产生的分歧所在。
从可观公正的角度来讲,金国人并不算是单方面的撕毁盟约,或者是翻脸不认证,错误的根源是在宋朝自身上,谁让自己当初没能把这最为关键的条款说明清楚呢?
阅读宋时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