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辽东绥安,朝堂之变(求月票)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wushuzw.info

    而随后——

    唐军再次赶去了百济。

    此次的屠戮并未太过,毕竟百济的实力并不是特别强,不过唐军亦是带走了其国内的粮草。

    虽然这些兵刃对于九州而言实在是过于落后了一些。

    弱势贵族骤然上位会引起其他贵族的不满。

    但碍于大唐的支持,他们也不敢下死手,双方内部的矛盾在短时间内绝对不会罢休。

    值得一提的是新罗王显然还是一个有脑子的人。

    理由嘛也很简单。

    此次动兵乃是为了帮助新罗,新罗自是不能让大唐天国自己承受开销,他甚至还送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为质。

    不过李世民还是动了新罗的权力架构,为其国设了一名王相,且权力极为不俗。

    内斗是一定的。

    人性使然,就连九州之内都是如此。

    何况是这些蛮夷?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哪怕是蛮夷之中都有人能够看的出来。

    可这又能如何?

    如今的辽东,无人敢反对大唐!

    数十万担的粮草以及无数的军械被带走,这自然要走海路。

    顾靖本是想自海而归的,但李世民却强行让他陪在身旁。

    谁都能看出来李世民的想法。

    他如今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昔年征战时所留下的病痛已经完全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爆发了出来。

    再加上这一次的远征。

    就连李世民自己都觉着自己随时都可能离世。

    这也是他为何要带上一众大臣的原因。

    如今让顾靖陪在身旁,其心思又有谁能看不出来呢?

    贞观二十年,十月。

    卑沙城外,海风猎猎。

    一队队满载粮秣军械的船只泊于岸边,即将启程,而在它们之前,一场肃穆的祭祀,正于海风中进行。

    李世民,这位曾经气吞万里的天可汗,如今已是满头霜雪。

    他拒绝了搀扶,独自一步步,缓缓登上临时搭建的祭台。

    狂风呼啸着掠过空旷的海岸,卷起沙尘,也撕扯着祭台上袅袅升起的青烟。

    李世民立于高台,目光掠过那飘散的烟缕,望向远方苍茫的海天之际。

    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昔年跃马扬鞭、意气风发的英姿。

    他下意识想要让自己的腰直起来。

    然而,岁月终究无情。

    无论他内心如何抗争,那曾经笔挺的脊梁此时都带着无法完全掩饰的佝偻。

    “岁月啊。” WWw.5Wx.ORG

    李世民淡然一笑,微微摇了摇头。

    旋即也放弃了挺直腰杆,就这样于阵阵海风之中诵读祭文,告慰此役阵亡将士的英灵。

    十月末。

    远征大军,旌旗招展,踏上了归途。

    不同于来时的心悬战事,此刻的李世民终于能静下心来,细细端详这片新近平定的异域山河。

    车驾缓缓行进,他透过车窗,望向车外广袤的土地——那是被战火洗礼过的平壤平原,此刻显得空旷而寂寥。

    沃野千里,静静地铺展在秋日的天穹之下。

    一个念头骤然在他心中升起。

    “如此膏腴之地,何不徙九州之民实边垦殖?”

    “或是…将此地之民,尽数教化,使其心向华夏,终成我大唐赤子?”

    宏图伟略方在胸中勾勒,一股熟悉的、撕裂般的闷咳却猛地袭来,打断了他奔腾的思绪!

    “咳咳…咳”他剧烈地弓起身子,强忍着肺腑间翻江倒海的痛楚与窒息感,宽大的手掌死死抵住胸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好一阵,那令人心悸的咳声才渐渐平息,只余下喉咙间浓重的血腥气和胸腔内火燎般的灼痛。

    李世民疲惫地靠在车壁上,并未叫人。

    这已经是老毛病了。

    他昔年所留下的暗伤实在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完全解决。

    深深吸了几口微凉的空气,待翻涌的气血平复。

    李世民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辽阔而陌生的土地,一声苍凉的叹息几乎微不可闻地逸出唇边:

    “这如画的江山啊终将是要托付给后人.”

    长安。

    因为辽东近期的战事消息还没有送过来,整个朝堂上的气氛仍是有些凝重。

    此战看来是要无功而返了。

    这是所有人的判断。

    虽然唐军占领了不少城池,且高句丽的伤亡也不小,无论怎么看都是打赢了,但只要未能靖全功,对于大唐而言就是败了。

    因为李世民已经放出了话,那就是彻底扫平高句丽,灭了渊盖苏文。

    在四方关注的情况之下。

    只要渊盖苏文未死,那大唐的声望就注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的身体。

    对于这个皇帝的性子群臣都是清楚的,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世民的身体日渐变差,若是真的就这样撤回来了。

    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能够承受的住嘛?

    整个朝堂上下,一片阴霾。

    虽然没有人会主动去提起此事,但此事仍是影响到了所有人。

    李承乾确实是有能力的。

    他一直都在秉持着李世民坚定的道路,这是父子二人之间最相像的。

    但也有不同——

    相比于李世民,李承乾为人更加的乾纲独断。

    李世民刚刚离去的时候还好。

    他还能压着自己,但随着时间不断流去,他这个性格的弊病就渐渐爆发了出来。

    就比如对于西域之事,李世民对于西域的态度一直都是交给地方官员。

    也就是顾氏如今在西域的一众子弟。

    采用的也是恩威并施。

    但李承乾却直接干涉了过去,对于西域造反的势力,下达了屠杀令。

    按照他的话而言——“西域受大唐教化多年,如今竟还有不服教化者,自是要再次立威。”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的决断。

    西域的商路确实能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但行教化之举亦是大唐当前消耗最多之处。

    李承乾还年轻,做出这种决定也不算意外。

    但这种行为——

    无论是放在任何地方或许都可能有着作用,唯独西域不同。

    西域教派林立,信众极多。

    一味地立威只会引起他们的更加抗拒,这也是教化西域困难的最大原因。

    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唯有需要恩威并释,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此事闹得极大。

    先是西域各路官员上疏,最后还是和李承乾最为交好的顾磊相劝,李承乾最后才罢休。

    朝堂内部,其实并未出现大乱。

    但光凭着此举群臣便能看出李承乾的性格。

    魏王府邸。

    因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殊宠,这座王府坐落的位置距皇宫仅一坊之隔,恩遇之隆,可见一斑。

    事实上,李世民曾动过让李泰直接迁入宫内武德殿的念头。

    但当时顾泉亦是在世,在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之后,便直接将此事给挡了回去。

    饶是如此,魏王府的气象也远非寻常亲王府邸可比。

    府中冠盖云集,人才济济。

    俨然是昔日秦王李世民开府纳贤的翻版。

    然而此刻,往日喧嚣的魏王府内,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凝滞的低落气息。

    李泰颓然陷在宽大的椅子里,身上华贵的王袍也掩不住那份深深的疲惫与失意。

    一声接一声沉重而压抑的叹息从他口中逸出。

    在这空寂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泰有些绝望了。

    没错,就是绝望。

    以往的他有多么风光,如今就是有多么的凄惨。

    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的这个行为,可谓是让李承乾的地位彻底稳固了下来。

    群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再去理会李泰的拉拢。

    再加上李承乾的性格所然。

    在监国之后,有意无意的便会针对李泰,包括他麾下的那些心腹,更是让李泰只感心情低落。

    他的前路似乎已经断了。

    一切幻想在现实面前终究被击溃。

    与那位被父皇亲赐监国大权、代行天子事的太子李承乾相比,他李泰纵使再受恩宠,终究也只是个困于王府的亲王。

    其中的天堑鸿沟,绝非恩宠可以填平。

    “拿酒来!”

    李泰越想越是心绪如焚,不由地一拍桌案,厉声嘶吼,想要以酒买醉。

    恰在此时,驸马都尉柴令武未经通传,径直步入了这弥漫着颓丧气息的书房。

    眼见李泰李泰仍是如此颓靡,他眉头紧锁,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沉郁如铁:“殿下!何以自堕至此?”

    “若一味沉溺于颓靡之中,来日大位,殿下还图是不图?!”

    作为柴绍的次子,又是李泰的绝对心腹之一,柴令武身上同样也是带着一股尊贵的气质。

    说起话来也是十分的直接。

    “不颓废?不颓废又能如何?!”李泰猛地扭过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住柴令武,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自嘲道,“父皇以国事托付太子。”

    “令其监国至今,权柄日重!”

    “本王.本王又能为之奈何啊!”

    他声音嘶哑,那份苦涩几乎要从字里行间滴落下来。

    闻言,柴令武亦是默然片刻,轻声叹了口气。

    当前局势对他们这一系而言,确已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然而——

    这绝非死局!

    只要李世民龙体尚安,乾坤未定,一切就还有翻盘的一线生机!

    念及此处,柴令武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

    他撩袍在李泰近旁的太师椅上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前倾,郑重说道:“殿下!此等自弃念头,万万不可再有!”

    “殿下可知,臣等,早已随殿下踏上此路,身后——便是万丈深渊,已无退路可言!”

    “太子监国日久,其心性手段,殿下难道还看不分明吗?”

    “殿下难不成当真以为”柴令武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即便我等此刻束手,自断羽翼,来日太子登基,便会赐我等一条活路?”

    “便会容得下殿下这曾与他分庭抗礼、深得帝宠的亲王?”

    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不言自明的答案。

    李承乾的秉性,朝堂衮衮诸公,谁人不知?

    其执政酷似李世民之雄略,然为人却愈发刚愎独断,睚眦必报,他日若是李承乾继承皇位,哪怕是能够放过李泰,可他们这些李泰的臣子呢?

    朝堂倾轧,夺嫡之争,自古便是如此。

    一步踏出,便如离弦之箭,再无回头之路。

    无论是对于李泰自己也好,亦或是柴令武这些个心腹也罢,他们都只能向前。

    闻言,李泰的表情也是猛然一变,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畏惧:“此话何意?”

    “难不成太子继位之后,还会杀了本王不成。”

    “我们可是.兄弟。”

    他这话是越说越弱。

    因为他也不由得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继位之后会不会放过李承乾和其他兄弟。

    显然不会。

    其他兄弟就暂且不说了,李承乾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死。

    这是一定的。

    一瞬间,他脸上血色褪尽,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惊惧,声音都带上了不易察觉的颤音,几乎是失态地抓住柴令武的衣袖追问:

    “那那如今该当如何是好啊?!”

    “太子监国,大权在握!父皇远征辽东,鞭长莫及!”

    李泰语速飞快,仿佛要将心中积压的恐慌倾倒出来,“朝堂之上,群臣对我避之唯恐不及,视若瘟神!”

    “本王.本王就算不颓靡不振,又能如何?!”

    巨大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恐惧彻底攫住了李泰,让他方寸大乱。

    柴令武显然早有腹案。

    他眼神一厉,霍然起身,俯身凑到心神不定的李泰耳边,压低了声音,开始密授机宜。

    随着柴令武的低语,李泰脸上的表情急剧变幻,从最初的惊疑不定,到中间的挣扎权衡,最终化为一片难以置信的骇然。

    “若若依此计行事”李泰的声音干涩无比,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些.那些前去谏言的人岂不是.九死一生?!”

    “哼!”柴令武冷哼一声,脸上没有丝毫动容,只有一种近乎残忍的清醒,“殿下!无论我等是进是退,皆是刀头舔血,步步杀机!”

    “坐以待毙,必死无疑;”

    “行此险招,只要陛下能安然回銮,我等或能于绝境之中,搏出一线生机!”

    “这有何不可?!”

    李泰的眉头依旧紧锁,眼中挣扎之色未褪,沉默了片刻,又迟疑地问道:“此计.是否显得本王过于凉薄寡恩?”

    柴令武的计策十分简单。

    那就是让李泰的心腹们不断谏言李承乾。

    他在赌——

    就在赌李承乾的性格会控制不住,造成什么样的错事。

    只要他这样做了,那届时李世民回朝定会震怒,很有可能便会直接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位。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柴令武斩钉截铁,朝着李泰深深一揖,话语掷地有声,“殿下只需立下重誓,保其身后家眷一世富贵安稳,便已是大恩!”

    “至于臣等——自当为殿下效死力,万死不辞!”

    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泰的目光死死钉在柴令武那张写满决绝与忠诚的脸上,时间仿佛凝固。

    他就这样沉默了良久,最终仍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时间匆匆而逝。

    加急的战报终是被送了回来。

    当听闻王师已经破了平壤,李世民身体无恙,择日便会归来之时。

    ——整个大唐朝堂大震!

    那种紧张的气氛瞬间消散,李承乾也是万般的欣喜,当即便让人将唐军大捷的消息散播出去。

    随后更是要举行盛典,让天下万民共同庆祝。

    这就是当前的大唐。

    其国力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十分夸张的地步,举行庆典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此举虽然看似有些僭越,但李承乾有着监国之权,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毫无任何意外。

    李承乾这才刚刚说出此事,便立刻迎来了一群大臣的“谏言”。

    其理由自还是以李承乾的太子身份举行万民盛典不符礼制,再加上李世民提倡节俭来进行谏言。

    此事虽看似平常,毕竟大唐的政治风气摆在这里。

    但群臣亦是迅速看出了不对。

    因为这些谏言之人几乎皆是魏王李泰的党羽。

    柴令武说的不错,这些大臣同样也没得选。

    因为李承乾对他们太过于冷淡了。

    这也是李承乾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是会招安李建成麾下的有能之士。

    但李承乾不会。

    自掌权监国之后,他便一直在冷落这些人,用一系列的方式来削弱他们手中的职权。

    这种行为就已经注定了这些人不会投靠他。

    他们要想保住权力,就只能支持魏王李泰走到最后。

    无形的争斗瞬间便于大唐内部掀起。

    朝堂一片沸腾。

    群臣围绕着此事开始了议论,有人支持李承乾这样做,有人不支持。

    而且这还未完。

    自这一日后,无论是李承乾要做什么,朝堂之中立刻便会出现臣子谏言,无关大事小事。

    即便李承乾并未做出明显僭越礼制的举动,那些被驱策的谏臣,也总能围绕其“德行”大做文章,锲而不舍。

    而其中,奢侈无度,便是他身上最易被攻击、也最难辩驳的“破绽”。

    东宫之中,陈设日益豪奢,器用愈发珍奇。

    自李世民远征日久,李承乾的生活用度更是肉眼可见地膨胀。

    而此事就连群臣也无法帮他说话。

    朝堂内部一片动荡。

    群臣皆明白这代表了着什么。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占大多数的无党派的臣子才愈发的如履薄冰,不敢站队。

    李承乾虽然一直都在克制。

    但随着这种情况愈发频繁,他整个人也是越乖戾暴躁,只有顾磊能慢慢的稳住他的心绪。

    而就在半月之后,导火索终是被点燃。

    当李承乾意图为纪念母后长孙皇后举行一场耗费空前、极尽哀荣的大祭时,那熟悉的、令他深恶痛绝的谏言声浪,再次汹涌而至!

    积压的火山,轰然爆发!

    回到东宫,压抑到极点的李承乾,如同疯魔了一般。

    他双目赤红,血丝密布,猛地冲到御案之前,双臂狂暴地一挥——

    “哗啦啦——!!!”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笔砚、镇纸.被他狠狠扫落在地。

    “杀杀了他们.”

    李承乾胸膛剧烈起伏,,口中发出低沉而扭曲的喃喃,双眼之中满是杀意。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想着那些人谏言时的嘴脸,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翻涌,声音也是越来越大: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Ps:月中了,求保底月票,还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拜谢!!!)

    以及那一众抱着尸体痛哭的妇孺。

    恨嘛?

    渊盖苏文一族被屠杀殆尽了。

    甚至就连理由都不需要,随后便扶持了一个相对弱势的贵族。

    这是顾靖的想法。

    或许会有,但是对于唐军最多的情绪,只有畏惧。

    这些人最恨的乃是渊盖苏文。

    他看出了李世民的想法。

    竟是主动选择上供,将国内的大半粮草军械全都交了出来。

    李世民亲自立了一位完全没了胆魄的高句丽贵族为王,将一切后续之事都交给了他自己来处理。

    而且唐军还带走了平壤城内数十万担的粮草,及不少的兵刃。

    以高句丽的生产力,这一次之后百年之内再难兴盛。

    但将其带回融掉,亦是有用。

    且此举是能够真正削弱高句丽的。

    平壤城彻底成为了炼狱。

    声声哭嚎之音响彻天地,唐军甚至就连城都没有进,只留下了那遍地的尸体。

    渊盖苏文此人性格本就暴虐,对于高句丽的百姓都不算太好,如今又为高句丽惹来了如此滔天巨祸,这些人又岂能不恨?

    当然,最关键的是——

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随机推荐:火蓝刀锋我为穿越准备了好多年妃卿不可:误惹妖孽王爷毒妃掐指一算:王爷,今日宜和离特种兵之八十三岁激活系统利刃出击之特战狼王兴汉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