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未来的桃源“医馆综合体”构思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wushuzw.info

    但安太医那个集医馆与家属院于一体的综合项目,也在等他拿出最终的设计图纸。

    这图纸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画出来的,他还要参考大量的现代中医馆的资料,尽量一次性规划到位。

    谢广福打算将这个中医馆综合体安置在学堂东侧的那片向阳缓坡上。

    而最近这段时间,谢广福自己也格外的忙碌,几乎是连轴转。

    医馆部分坐北朝南,占据着最好的光照位置。

    迎面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候诊堂,地面铺设着防滑的青石板,让人一进来就感到干净舒心。

    靠墙摆放着几排靠背长椅,供候诊的病人和家属休息。

    靠窗的位置设计了一张宽大的诊案,方便安太医书写脉案和药方。

    旁边还预留了空间,可以放置书架,存放他的医书和病患资料。

    诊室里还特意隔出了一个用布帘遮挡的小区域,里面放置了一张窄榻,这是为了需要更私密检查的病人准备的。

    候诊堂的右侧,则是一排三间独立的治疗室。

    一间专门用于针灸和艾灸,一间用于推拿正骨,还有一间则用于处理外伤和小型手术。

    谢广福还打算设计一个小小的“住院部”。

    它位于医馆的东侧,通过一条短廊与主医馆相连,既保持联系又相对隔离。

    这里面整齐地规划了五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都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确保阳光和新鲜空气。

    每个隔间里放置两张坚固的木床,床与床之间也用布帘相隔,必要时可以拉上,保护病人的隐私。

    这样,这个住院部最多可以同时容纳十位需要留院观察或治疗的病人。

    住院部的尽头,还要设计一个小小的药徒值守间和专用的煎药房。

    药房是重中之重,被设计在医馆的西侧,与安太医的诊室相对。

    药房一整面墙都是直达屋顶的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可以填写药名的标签。

    药柜前方是长长的、光滑的配药台。

    为了可以更好的防潮,药房的地基会比别处略高,地面铺设木地板,并且预留了通风口。

    药房还有一扇后门,阶梯直接通向一个带有顶棚的晾晒场,方便晾晒和打理药材。

    穿过医馆的后门,或者从旁边的月亮门洞进去,便是属于安太医一家私密的家属院了。

    这是一个规整的小四合院,正房三间,中间是堂屋,用于接待亲近的访客,左右两边分别是安太医夫妇的卧室以及女儿安月瑶的闺房。

    东西厢房各两间,可以作为书房、客房或者未来儿孙回来居住的房间。

    院子里同样配备了公共厨房和新式的洗手间。

    家属院与医馆之间,谢广福还特意规划了一个小巧精致的“百草花园”。

    这里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草药,还可以点缀些花卉翠竹,摆放上石桌石凳,成为安太医休憩、研究药性,或是教导弟子辨识药材的露天课堂。

    整个中医馆综合体的布局,既保证了医馆功能的齐全、流程的合理,又兼顾了住院部所需的安静与隔离,同时还确保了安太医一家居住的私密性和舒适性,并将教学与实践空间也融入其中。

    谢广福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为安太医也为桃源村打造一个在这个时代堪称完美医疗场所。

    此外,谢广福还要操心库房那个用来存放御赐之物的大型保险柜。

    他得私底下抽空进行焊接组装……

    这还不算完,偶尔他还要被谢三河拉着去指导一下村里那些临街店铺的建造事宜。

    倒不是谢三河的能力不行,无法独当一面。

    恰恰相反,谢三河如今成长迅速,已经能够独立管理很多施工队的事务,是谢广福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只是目前,他在负责村里所有临街店铺的建造事宜,工作量实在太大,千头万绪。

    另一方面,他们也与谢广福签订了一份在这个时代看来极为详尽、约束力极强的长达十年的劳务用工文书,其中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责,也包括了高额的违约赔偿条款。

    在这个时代,其实极少有如此规范、条款清晰的用工契约,通常都是东家说了算。

    他坚信,技术越高,贡献越大,获得的酬劳就应该越多。

    这里环境清幽,远离村中主要道路的喧嚣,采光和通风都极佳。

    在他的规划里,中医馆整体依旧是青砖灰瓦的基调,与桃源村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但内里却大有乾坤。

    且以谢广福如今正五品“忠义员外郎”的身份和他在桃源村说一不二的影响力,其实根本无需如此麻烦,根本没有人敢轻易忤逆他的决定。

    但谢广福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倚仗权势压人的人。

    候诊堂的左侧,是安太医的独立诊室。

    这间诊室格外宽敞,开了两扇极大的窗户,确保室内能有充足的光线看诊。

    同时,在如此优厚且稳定的酬劳驱动下,他相信施工队的每一位员工都会倍加珍惜自己的饭碗,会用心做好经手的每一件小事,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这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与利益共享基础上的良性循环。

    而“月兰食品加工厂”虽然图纸已经出炉,前期的物料也安排妥当。

    他每天上午准时带着新收的三个徒弟——沉稳的田亮、眼尖的赵小川、较真的孙时,去器械厂那片巨大的工地上监工半天,查看地基挖掘的进度,核对运来的建材是否符合要求。

    下午又要赶到芝芝的画室那边,关注最后的收尾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符合他的预期。

    而谢广福,之所以会开出比外面泥瓦工收入高三四倍的工钱,一方面是因为他明白,他手下的这些工人,早已不是只会卖力气的普通泥瓦工。

    他们掌握了更多新颖的建筑技术和处理复杂图纸的能力,他们拥有的是“技术”,技术理应获得更高的报酬。

    他来自现代的灵魂深处,根植着“人格平等”与“按劳分配”的理念。

    他始终认为,为自己干活、创造价值的工人,在人格和尊严上,与自己本质是处在平等位置的,他们的辛勤和技艺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与之匹配的回报。

阅读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随机推荐:火蓝刀锋我为穿越准备了好多年妃卿不可:误惹妖孽王爷毒妃掐指一算:王爷,今日宜和离特种兵之八十三岁激活系统利刃出击之特战狼王兴汉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推荐本书加入书签报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