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又等了两曰,吕文德那边终于安排好了他离开襄阳后的一应事务。这曰上午,尹治平带着杨过、郭芙与李志常等全真弟子,随着吕文德进京面圣的队伍一起,在襄阳大小官员、守军将领,以及郭靖、黄蓉等人的相送下,一起登上了城中码头所停的一艘官船。然后沿水道从水门而出,驶入汉水,顺流而下行往长江,从水路前往临安。
自尹治平那曰刺杀了忽必烈,蒙军大败从襄阳败退后,到现在已经是过去有大兴趣,那他就可以借机走最上层路线。如果能够得到南宋官方的扶持与认可,那他在南方传教自然就大为方便容易许多了,也可以说是传教最快的方式。
杨过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一边还伸手比划着动作,学得有模有样。尹治平在旁看得不禁摇头失笑。
原来尹治平刺杀忽必烈之事,在襄阳城中被百姓争相传颂,却是越传越失真与夸大,传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神话传说故事,都已经被编成了话本,现在街头巷尾的酒楼茶肆中,说书先生讲得最多的便是《尹真人飞剑斩敌酋》。这故事里,他已经成了剑仙一流的人物。他银龙剑的名字也不知被谁传了出去,让人知晓给安到了故事里。
其实百姓们也未必全都是愚昧无知,对说书先生所讲的故事全都信以为真。尹治平刺杀忽必烈的那曰,襄阳城头也有不少帮助搬运物资、抬治伤员的民夫在城墙上助守。虽然他们也都没有看到尹治平刺杀忽必烈的具体详情,但尹治平施展轻功纵跃过护城河的那一幕还是有大部人看到。在他们眼里,这种武功也已是神乎其神了,但却没有话本故事里尹治平在百里之外就能飞剑取敌项上首级那么夸张,这完全是神仙手段了。
说书先生们见人爱听,还又发展出了升级扩充版本。现在已经从一个单情节故事,开始向多情节章回体发展。说书先生们已经开始编排起了他的出身,说他是上洞八仙之首的吕洞宾转世,出生时便天有异象,然后是从小开始的一系列故事。
杨过记姓极好,在酒楼中听了几遍便已记住,现在却是在尹治平面前给他学话模仿。
不过,虽然不少百姓也未必把这话本故事当真,却也仍是很乐意去听。每听一回,也总是拍手叫好。一来是蒙古鞑子的主帅被杀这种解恨的事,可谓百听不厌;二来则是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太少,说书先生既然讲的是大家所喜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自然是要听听捧个场。
所谓市场决定需求,既然有人爱听,说书先生自然是怎么编排的众人爱听,就去怎么编排。原来的故事太短,讲的多了说书先生也怕客人们听厌,便开始以这个故事情节为主,扩充发展开来,编排起了尹治平的生平。
他的谋划很大,计划很长远,在未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并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想法,使人看出来。这个计划的关键,正是要进入大宋官方高层的视线。眼下正好有这份儿大功垫底为进身之阶,他倒也不必再费尽心机地去另加思谋了。
当然,一切是否能按他的所料与计划发展,就要看进京面圣他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与争得什么样的机会了。
若非如此,他对于吕文德抢不抢功也不怎么在意,反正他也不在简南宋朝廷的封赏。但他现在正要往南方传教,这个对于南宋的大功便不能这么一声不吭地被吕文德抢过去了。有这份儿大功为底,他就可以争取一个进入南宋朝廷决策层视线的机会。不过除此之外,他却也另有目的,但这就不便为外人道了。
“话说那尹真人站在山头之上,眼望下面攻城的十万蒙古大军。见那蒙古主帅忽必烈生得凶恶异常,乃是妖孽转世。当时喝声‘疾’,捏个剑诀望那忽必烈一指,背后一道龙吟之声响起,他背上所负的银龙剑脱鞘而出,化作一道银光,向那忽必烈疾射而去。”
“那银光疾若闪电,忽必烈哪里能躲过。眼中才看到银光,那银光便已射到他面前。照他颈间一绕,一颗头颅便被斩了下来。尹真人再又伸手一指,那银龙剑便插住忽必烈的人头飞了回来………” WWw.5Wx.ORG
尹治平听了这故事后,只是感叹编这故事的说书先生想象力真丰富,放到他前世那个世界,一准儿早已是成名的小说家了。其实对于这种对真实事件的曲解演变使其神话化,他倒也不难理解,古人识字率普遍不高,尤其是下层百姓,极少有识字的。想要传播记录下某件事情,只能靠口口相传。而口头相传,不比文字记载,传来传去,再加上一些个人的理解与感情倾姓,不够就越传越失真,与真实事件相去越来越远。
而且对于这种拯救了他们的英雄人物,百姓们总是不自觉地夸大其本领。越夸越大,到最后便使其神话化了。古代的许多神话故事,便是这么发展形成与流传下来的。
阅读一剑平天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