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参军不是说开官仓是重罪吗?要不然还是拿些银钱去各地买粮吧?” WWw.5Wx.ORG
“买粮赈灾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把其他地方的粮食买了,只会让那些商人趁机奇货可居,哄抬粮价,要平抑粮价又保证灾民不饿肚子,只有开官仓,到时候有什么事,我来担着。”
说完,允羽已经等不及婢子进来给他穿衣,自己套上衣服出门让达哥起床备马了。
晴川看他背对着她穿上中衣的时候,两边的后背各有几道抓痕,那是她昨晚动情时留下的......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金国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九月,临安皇城慈宁宫。
“把帘子卷起来吧。”内室有一老妪被宫女慢慢搀扶起身,旋即又在靠近窗户的软塌上倚靠着。
“是,太后。”宫女浅荷打开了窗户,今日无风,只有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
“哦......他倒是有孝心。”韦太后想了想,又问道:“恩平郡王来过没有?”
“没见着,许是等会儿要来的吧。”墨梅低声应道。
“哦......也许吧。”韦太后淡淡地说着。
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都是皇帝赵构的养子,皇帝的亲儿子在二十多年前的苗刘兵变中给乱军吓死了,所以皇帝才收养了两个同族的侄儿为皇子。
皇帝喜欢聪慧贤能的普安郡王赵玮,而韦太后中意敦厚质朴的恩平郡王,说他长得有福相。
连垂拱殿当差的内官都说,这让皇帝举棋不定,好生为难啊......
韦太后当年蒙难,跟随二帝去了金国“北狩”了十几年,十七年前才回来。
皇帝是孝子,觉得母亲在金人那里吃了苦,所以不仅遥尊为“宣和皇后”,还在太后归国后百依百顺,太后也算享尽了荣华富贵。
今年太后满八十大寿,啊不对,应该是九十大寿,举国欢庆,好不热闹。
中秋节前后,太后身体不豫,皇帝不仅到宗庙祈福、祷告,还大赦天下、减税负,人人都称赞太后有福。
“太后今日贵体如何?”浅荷走了过来,给韦太后整理了一下被角。
“好些了。”韦太后咳嗽了两声。
“晚膳想吃些什么?奴婢去给御膳房传话。”浅荷对着韦太后露出了一个微笑。
“随便吧,清淡爽口的便是,不用太过靡费。”
韦太后看着眼前这个花样年纪的宫女,想起了她当年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只因与乔贵妃结成了好姐妹,乔贵妃晋升后便向徽宗举荐了她。
她只算得上容姿清丽,并不是倾城之貌,徽宗并不太喜欢她,只宠信了她几次,可这几次便让她一举得男,生下了徽宗的第九子赵构。
既然不能寄希望于男人,那就只有寄希望于儿子。
这个儿子倒是勇武过人,聪慧能干,虽然不是他父亲最喜欢的儿子,却是最有福的儿子。
在他的父兄宗族被掳掠至北方的时候,他一次次逃离了金人的魔爪,当年那个金兀术带了十万大军“搜山检海”,追了他三百里,连人影都没见到一个,只能悻悻而归。
只可惜......
他唯一的儿子早年夭折,他又一直无所出,只能选择了同族的兄弟的两个儿子。
太宗的子嗣后代已经全部被金人掳去了北方,所能选择太祖的后代们。
而关于当年太宗继位前后的那一段“烛影斧声“的往事,是赵家后代们多少年讳莫如深的话题,如同韦太后她自己的真实年龄一样。
她和当时被掳去北方的许多宗室女子一样,委身于金国的宗室,野史传闻中她还为金人生了两个孩子。
所以她归宋以后,官方把她的年纪改大了十岁,赵构还下令禁止民间修撰野史。
她是在金国吃了不少苦,可是不管怎么样,她活下来了。
看看这富丽堂皇的宫室,还有满目的金玉锦绣,这不都是对她前半身忍辱偷生的慰劳吗?
还记得那年夏天,她的好儿子亲自率着文武百官到临安郊外去迎接她的盛况,光是仪仗的队伍就有两千多人......
这是她一辈子都没有受过的荣宠啊!
她也恨过,恨自己的丈夫,恨那些凌辱她的金人!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她的敌人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敌人,那就是时间!
时间带走了她的丈夫,也带走了她所有的敌人。
哦!不光是敌人,还有那些个在她看来愚忠的臣子们,死的死,贬的贬。
岳飞死了,韩世忠死了,还有那个出使金国给完颜希尹的子孙当过老师的洪皓,还有那个白锷......
成就大业,为了保住自己和儿子的荣华富贵,死几个大臣又算什么?
秦桧倒是个明白人,懂得皇帝和她的心思,不过也死了几年了......
太阳开始偏西,一缕强光射进了殿内,让韦太后的右眼有些不适,她回到临安后不久就双目失明,后来皇帝求得两方为她治好了右眼,左眼现在只能感知光线,目不能视物了。
“墨梅,去把窗户关上吧。”她有些倦了,正想倚靠着软塌小寐一会儿。
“是,太后。”
墨梅起身去关窗户,未走到窗前,便有一阵风吹来,韦太后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韦贤妃……庶母大人......”忽然听到有人在唤她。
允羽想起那一日他和兵士们去修葺水渠,她冒着暑热来探望他们,穿的就是长衫大袖的汉服,远远望去,就是一个汉人女子......
水渠......
等到夏天麦子成熟以后,再补上官仓的亏空,不是正合适吗?
晴川见他如此执着,也是一心为民,不过真有什么罪责落下来,该躲的能躲过,躲不过的总归是躲不过吧。
只能各安天命了!
允羽突然想到了一个赈济灾民的法子!
他们修葺水渠无非是为了灌溉良田,现在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还有那么多荒弃的良田。
连下了几日秋雨,韦太后也病了大半个月,近日才有点起色。
“方才有人来请安了。”宫女墨梅一边将锦被盖在韦太后身上,一边说道:“是普安郡王。见太后午睡未起,等了两个时辰才走。”
允羽见天色开始渐渐露白,便放开了晴川,翻身坐起来,准备穿衣。
“这还早呢......”
“开官仓,然后以工代赈,让灾民们去种咱们的那些荒地,等到明年粮食收上来以后,再补上亏空。”
“我早点去统军司衙门一趟,有要事和陈参军商量。”他语气里带着雀跃:“我想到一个以工代赈的法子,既可以保证灾民们吃上饭,又不担心粮食的来源了。”
“哦,什么法子?”晴川有点好奇,一边穿着自己的衣裳,一边问。
他捧着她的脸,端详着她的细眉凤眸,不似寸雪和时雨那种典型的大眼高鼻的党项女子那般出挑,但是别有一番韵致,加上她皮肤白皙,更是像极了汉人女子。
难道是和她有汉人血统有关?
女真人和契丹人不擅长耕种,但是汉人会啊......
那些城外衣食无着的灾民,绝大多数都是黄河沿岸的汉人,如果开了官仓,以工代赈,每日给他们一些米粮糊口,不就有人来种粮食了吗?
阅读正隆宫词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