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想看看这年轻人被逼到墙角时的韧性和手段。
另一方面,也是借胡惟庸的手,给这把新出炉的刀再磨砺几分火气。
他预想过叶凡可能会焦头烂额,可能会去向胡惟庸服软求助,甚至可能硬着头皮独自苦熬!
缓步走到窗前,背着手,望着窗外萧索的冬景。
“找些七八品的小官来帮忙?” WWw.5Wx.ORG
朱元璋低声自语。
语气里带着浓浓的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那些年轻官员,或许有些才学,但缺乏历练,不识轻重。
更不懂朝堂之上的波谲云诡。
让他们参与进来,不仅于效率无补,反而可能添乱,甚至泄露机密!
更重要的是,叶凡此举,隐隐有绕过中书省现有体系,另起炉灶的苗头。
这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警惕!
叶凡,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用以搅动朝局,平衡淮西勋贵和胡惟庸一党的棋子。
但这枚棋子,若是不安分,想要自成格局,那就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自信过头,便是狂妄。”
朱元璋的眼中掠过一丝冷芒!
他需要的是能办事,听话的刀。
而不是可能伤及自身的双刃剑。
他沉默了片刻。
御书房内,只有炭火盆中偶尔传来的“噼啪”轻响。
空气仿佛凝滞,;带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终于,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锐利的光一闪而逝。
他对着空荡荡的御书房角落,沉声唤道:“二虎。”
如同幽魂般,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躬身待命,如同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像。
朱元璋的目光似乎没有焦点地落在虚空中,语气平淡得听不出丝毫情绪,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去,给咱盯住中书省左相的值房。”
他微微停顿。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一样。
“看看那位叶相,和他找来的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给咱……盯仔细了。”
“臣,遵旨。”
毛骧毫不迟疑,躬身领命,声音低沉而毫无波澜。
随即,他的身影再次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朱元璋则重新坐回龙椅。
拿起下一份奏章。
目光却并未落在字句之上。
他粗糙的手指摩挲在奏章纸页之上,眼神幽深。
叶凡,咱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
左相值房内。
这些年轻官员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忐忑与茫然,目光不由自主地掠过那几乎要将书案压垮的文书小山。
心中更是七上八下。
叶凡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这些面孔大多年轻,眼神中还保留着未曾被官场彻底磨平的锐气与清澈。
正是他此刻所需要的!
“诸位同僚。”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案牍劳形,政务如山,叶某初掌省务,恐力有未逮,贻误国事。”
“故请诸位襄助一臂之力。”
他略一停顿。
走到书案旁,随手拿起一份《工部请旨核定新都营造二期用料》的奏本,向众人示意。
“诸位所需做的,并非越俎代庖,代为批红。”
他首先明确了界限,以安众人之心,也堵可能出现的非议。
“而是协助叶某,先行阅览这些文书。”
他拿起一张空白的纸条,又提起朱笔,一边演示一边清晰地说道:
“其一,分类。”
“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及紧急、重要、寻常三等,将文书分门别类,标识清楚。”
朱笔在纸条上落下“工部-紧急”几个端正的小字。
“其二,摘要。”
“用最简练的文字,于纸条上写明该文书核心事由,关键数据,争议焦点。”
“譬如这份。”
他指了指手中的工部奏本。
“便可写‘请核北平二期木石料,计银三十万两,较一期增五万,缘由附后’。”
“其三。”
叶凡放下朱笔,目光变得深邃了些。
“附议。”
“诸位皆是我大明俊才,饱读诗书,通晓经义。”
“阅览之后,若有想法、建议,或察觉其中不妥、存疑之处,可另附一纸,简明陈述己见。”
“记住,仅是参考。”
“畅所欲言。”
“对错与否,皆由叶某最终裁定。”
他环视众人,语气加重:“所有文书,不得携出此房,不得与外间交通。”
“诸位意见,仅限此室之内。”
“最终决断之权,一切责任,皆由叶某承担。”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权责分明。
既给了他们参与感,又划定了严格的界限,更将最大的风险揽到了自己身上。
几名年轻官员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的忐忑,渐渐被一种受到信任和肩负责任的郑重所取代。
“下官等,谨遵叶相之命!”
众人齐声拱手!
声音虽不甚洪亮,却透着一股跃跃欲试的干劲。
“好。”
叶凡颔首,“李信,你负责分派文书,协调次序。”
“是!”
值房内很快便忙碌起来。
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磨墨的细微声响,间或夹杂着低沉的讨论声,取代了之前的沉寂。
叶凡并未置身事外,他同样埋首于最重要的几份军报和急务之中。
时而蹙眉沉思。
时而奋笔疾书……
时间,在笔尖与纸张的摩擦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日头逐渐西斜,将金色的余晖洒入室内。
那些年轻的官员们,初时还有些手忙脚乱,但在叶凡沉稳气场的影响和李信的协调下,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他们仔细阅读着分派到的文书。
时而提笔记录。
时而凝神思索。
偶尔就某个问题与身旁的同僚低声交换意见。
然后,在纸条上工整地写下摘要和自己的看法。
这些看法或许稚嫩,或许角度清奇,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闪烁着未经官场沉浮磨蚀的灵光!
叶凡偶尔会抬头看看他们,目光扫过那些伏案疾书的年轻身影,心中那份构想越发清晰。
这不仅仅是权宜之计。
更是一次尝试!一次播种!
窗棂将午后的天光切割成细碎的菱形,洒在朱元璋刚批阅完的一摞奏章上。
他搁下朱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角。
“去他值房里……协助处理政务?”
却唯独没想到。
他会用上这么一招。
指尖还残留着墨锭与檀木混合的冷硬气息。
就在他准备起身活动一下筋骨时,一名秉笔太监轻手轻脚地趋近。
“他叶凡,哪儿来的这么大自信?”
在朱元璋看来,政务处理,尤其是中枢机要,绝非儿戏。
朱元璋重复着这几个词,浓密的眉毛慢慢拧了起来。
他站起身,魁梧的身躯在御案后投下巨大的阴影。
甚至,可说是他乐见其成的局面。
叶凡此举,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胡惟庸故意塞给他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他本就知晓的。
与此同时。
御书房。
低声禀报了中书省传来的新鲜事……
“调了几个翰林院和六部的低品官?”
阅读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舞文小说网(www.wushuzw.info)
